“单独两孩”政策将在福建落地 你准备好了吗?
“小儿难养”的犹豫徘徊
再生一个,意味着什么?
“养育孩子在经济上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不容回避。”福州的全职妈妈钱晨无奈地说,由于没有老人帮忙,她不得不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就老公一个人上班赚钱,压力太大了。”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仅是怀孕、生产、坐月子所需费用就接近两万元,“更别提尿布、辅食、玩具、服装、早教、医疗、保险,每一样都要花钱”。等到孩子上学,花钱就更多了,光是教育费用就包括学校常规收费、学校额外收费、择校费、学习工具花费、补习家教费、特长爱好花费等,“想想就发怵”。
近来,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微博在网上热传。“榜单”称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家庭养育一个孩子要花费200多万元,需要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以上。
记者了解到,除了生养成本大导致“生不起”,职场竞争激烈“不敢生”、生育观念业已形成“不愿生”也都是育龄人群降低生育意愿的原因。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愿意全身心陪伴他三年。”钱晨对于职场生活依旧充满期待,而再生一个,意味着还要三年才能重回职场,“恐怕那时竞争不过年轻人了。”
对此,厦门的职场妈妈张雪更是感触不已。“这几年,我努力兼顾事业与育儿,很多人夸我有能耐,可谁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单位不会因为你是一个需要照顾孩子的母亲,而放松考核标准。在孩子面前,我还得做个百分百的好妈妈。”张雪说,她往往要等到晚上孩子睡着了以后再熬夜加班赶方案,“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没有时间教育,还不如不要生”,如今持这种观念的80后并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意识到,生育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一边是老人们殷切期盼的目光,一边是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钱晨们依旧在“纠结”着。
“在育龄年轻人中,很大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对于优生、优育、优孕有较深的认识,因此多数会慎重考虑是否生二孩。”姚美雄认为,社会转型对生育起较大制约影响,生育率下降是必然趋势。虽然政策放开,会有一定规模的补偿性生育,但总量并不大,其提升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到1%,不会造成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