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租金、搞内斗、导游吃回扣
鼓浪屿将沦为小吃岛?
高租金、导游猛吃“回扣”、同行“内斗”严重……过度的商业开发与激烈竞争,已使鼓浪屿大变样———洋溢着浓厚文化氛围的“世外桃源”正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的商业气息。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那么,5年或者10年以后,鼓浪屿将变成什么样子?
[猜想一]
文创店将上演“洗牌”战
“鼓浪屿上的文创店已经开始洗牌。”鼓浪屿上某邮政系统人士向记者透露,比如“慢递”店,去年以来倒了不下10家,还有一些纪念品店也倒了不少。
鼓浪屿上一家“慢递”类店铺的经营者告诉记者,近年来,到该店的游客数量虽然没有变化,但是个体消费率和消费额明显下降。“以前,游客购买纪念品,一次会花300元。但现在,很多游客只是来逛逛,并不买,即便有的游客买纪念品但消费额并不高,只有几十元。因此,该店的整体营业额严重下滑。”
厦门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新格品牌机构董事长苏晓东指出,随着越来越多游客上岛消费,目前鼓浪屿商铺的客户群体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散客比较多,不少还能沉下心来,到店里感受文创魅力并为之消费,但现在,天天都是旅行团来,每个点停留不到10分钟,你叫游客怎么体会文创?”
[猜想二]
老店将逐渐消失
眼下,高租金仍在不断“蚕食”着鼓浪屿上的众多老店。仍坚守在鼓浪屿上的叶氏麻糍,被认为是当前保留鼓浪屿传统手工艺的唯一一个摊点。但租金的不断上涨,也让这家店危机四伏。“我们都是纯手工制作麻糍,每天产量很有限,价格一直是1元1个,利润十分微薄,很难承担高涨的租金。”叶氏麻糍相关负责人叶先生告诉记者。
老店退场,新四海、赵小姐、潘小莲、张三疯等新品牌不断冒出。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会长许一心说,那些已经消失的鼓浪屿老店,也许现在还有不少人记得它们的名字。但是,再过5年、10年,新一代鼓浪屿人也许就不知道它们了。
[猜想三]
小吃和冷饮店的天下
“小吃店,尤其是能外带的,比较容易生存。”沈家肠粉老板沈春长告诉记者,该店经营了3年,目前月租金2万元。如果按照一份肠粉近10元的价格计算,每天起码要卖出70份,才能维持收支平衡。“70份,在旅游旺季时肯定能完成,再加上产品可外带,游客买一个走一个,流动性也强。”
销售果汁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店铺月租金4万元,一杯果汁平均售价约18元,每天卖出80杯,就能维持收支平衡。
“鼓浪屿店租越来越高,果汁、奶茶等价格就越来越高,1杯成本不足1元的奶茶能卖到近20元,未来可能卖到30元,但游客照样买单,而且网络炒作名气越大,游客越买账。”沈春长说,现如今,也只有这样高利润的行业,才能在鼓浪屿生存下去。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未来,鼓浪屿很可能沦为小吃、冷饮店的天下。”沈春长说。(记者 叶子申)
实习编辑 黄金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