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船浦教堂神父楼前污水泛臭,杂草丛生
“如今的神父楼已经接近废弃,相关部门没有治理,污水横流,无人使用,荒废了,惋惜啊,如此文物。”8月7日,福州网友“@昇邃的风景”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泛船浦教堂神父楼被积水围困的现状,配发了照片,并请大家帮帮忙转发,呼吁保护文物。>>>
网友微博发声:
请珍惜老建筑
这条微博在网上马上被转发200多次,并有不少网友评论。
有的网友对神父楼的现状表示惋惜:“心痛哦……充满神奇经历的美丽教堂~~大家一起努力呼吁有关部门关注它~保护它~修缮~重现光彩~让福州多些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并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宜居城市~~”
有的网友问:“这座当年曾因整栋建筑完整平移数十米而闻名海内外的教堂,现在怎么落到如此境地了?”更多的网友纷纷发出“请珍惜这些老建筑”的声音。
现场探访:
积水发臭,正门难进
记者马上前往调查,在泛船浦教堂靠近江滨路这一侧,见到了微博图片上的情景。
在大理石栏杆的右侧,神父楼前上百平方米的空地上,全部都是绿色的积水,积水中泡着丢弃的木条、石块等垃圾。远看神父楼的地基也泡在水里。神父楼大门敞开,每个房间的窗户很多也是打开的,那些木制窗户经过风吹日晒,更显陈旧和破败。就连教堂主楼原来的正门,也紧靠围墙,与长满了芦苇的空地相邻,无法使用。信徒们如今全部改在主楼的侧门进入教堂内部。
南江滨路上有一段楼梯可以通到神父楼前的空地,现在已被砖头封死,还堆满了摔碎的啤酒瓶。
张小姐的房子与神父楼隔着一条菖蒲路。她说,最近两年多的时间,这块空地经常积水,蚊子很多,时间稍微长点还会发臭。
回应:
保护方案变更 神父楼要做下沉广场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鄢仁辉高工曾负责平移工程。他说,教堂和神父楼的基础本身比江滨路低,平移后,原定的方案是将基础抬高2米多,和江滨路持平,并对建筑加固,同时做好排水系统,可惜这一计划并未实施。“如果按照当时省建筑科学院的方案,就不会有现在的问题。”泛船浦教堂主任司铎告诉记者,平移过后,神父楼是计划抬高加固,但因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施工必须向国家文物局报备批准,程序比较繁琐。
他说,国家文物局对神父楼比较重视,组成专家考察组实地察看。专家组提出,就地保护,把原来省、市“抬高”的意见否定了。
他说,这样来来回回就是好几年,教堂也经常接到市民反映,水塘是死水,周围居民也有意见。其实,教堂主楼也需要修缮,阁楼等木制的部分破损比较严重。考虑到建筑安全、宗教活动,需要整体重新设计保护方案,初步决定神父楼要做下沉式广场,具体设计还要结合主教堂加固,以及排水系统铺设。“设计方案很快会出来,国家文物局批准之后,就可以施工了。”主任司铎告诉记者,他们会妥善修复文物,不会让福州市民失望。
□相关链接
泛船浦教堂
泛船浦天主堂,位于福州泛船浦新民街北、海关巷东,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教堂单塔楼仿哥特式建筑。该堂面对闽江,气势宏伟,是全省最大的天主堂,时称江南第一堂。钟楼有20米高,上面的十字架有3米多高。报时大钟钟声可传10里之处。堂身十字形,长60.2米,宽19.5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
2008年,泛船浦天主堂神父楼曾因南江滨路拓宽而进行平移转向。这也是我省进行平移、转向保护的第一栋省级文保单位。当时神父楼先平移80.7米后,再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转身”,由原东西朝向变为南北朝向,最终与主教堂垂直。
来源:东南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