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西南地区>重庆>重庆新闻
重庆低保标准补贴 随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而定
2011-01-18 15:51:02      来源:重庆商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我市将建立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联动等两个机制

今后,我市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了,低保标准可能也跟着调整,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16~17日,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称,今年我市将加快建立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联动的调整机制、与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联动的临时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

建两个机制保低保对象生活

据了解,去年全市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78万人,支出低保金24.11亿元。

市民政局局长刘涛介绍,将建立城乡低保两个机制: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和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确保170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更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

刘涛解释,两个机制侧重点不同,一个是参照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一调的制度,分时段上调低保标准,“重庆自1996年低保建制以来,低保标准上调了七八次,但这种上调具有随意性,建立正常调整机制后,低保金按时段上调,困难群众更有盼头。”第二个是和生活水平相适应的调整机制,物价持续上涨后,第一时间反应,让城乡低保对象少受影响。

此外,我市将完善申请对象家庭经济收入核对办法,加大低保分类救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重点救助。

社会救助转向所有困难居民

“除了城乡低保对象的救助外,还要给困难居民进行救助!”刘涛称,在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逐户建档的基础上,今年要对其他因病、因灾、上学或突发性事件等造成临时性困难的家庭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全市困难家庭档案,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的全覆盖。

他说,今年还要重点抓好两项重点专项救助,一是医疗救助要建立与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异地就诊及时结算信息管理平台,困难群众自付比例降到20%以下,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病有所医”;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确保10万临时特殊困难群众“困有所助”。

“社会救助工作已由单项突破转向体系建设,救助内容从单一性的生活救助走向多样化的综合救助。”刘涛说,对困难家庭登记造册,标志着社会救助对象由传统的民政对象转向所有困难居民,并向低收入人群拓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详细

各地新闻
(记者刘维涛)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2日亲切会见培训班全体学员并讲话。党中央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及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详细
点击排行
  我国将探索建立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
我第一批83名人员自利比亚安全撤至埃及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