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北京>北京新闻
中医热升温 67.9%的人生病想看中医
2011-02-24 14:59: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对于中医热,42.0%的人认为产生原因是中医治疗毒副作用小,37.9%的人认为与传统文化复兴有关

近年来,中医“外热、内冷”的局面,正在悄然转变。最明显的一个迹象,是去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在客观上给国人提了一个醒:中医的真正价值,我们是不是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呢?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58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63.6%的人认为现在“中医热”的现象“比较明显”或“非常明显”。

在生病时,表示“经常”或“有时”想到去看中医的人占67.9%,表示“很少”的人为24.6%,表示“不会”的人仅为7.4%。

去年9月发布的《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显示,90%的民众关注中医药发展,88%的民众有过中医药接触经历。

“中医热”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去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基层过度用药的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输液滥用。2009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发热议。有不少医疗专家提醒,不是每个感冒发烧患者都需使用抗生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报告还显示,200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超过63万份,其中化学药品的病例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86.7%。

与此相比,中医药以毒副作用小、“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等优势,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此次调查显示,对于“中医热”的根源,有42.0%的人认为原因在于中医治疗毒副作用小,37.9%的人认为是“传统文化复兴,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之受到重视”。

去年,“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全国约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270项中国文化符号中,“中医”位列第六,在“最具推广价值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中,中医位列第三。

除此之外,“中医热”还与近年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推广有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说,2010年中国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52.43亿元人民币,用于重点支持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41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和147所县中医医院建设,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王国强介绍,从2005年底到2009年底,中医类别医院从3009所增加到3299所,增长了9.6%;门急诊人次从2.26亿增加到3.28亿,增长了44.96%。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应急救治能力明显提高,在治疗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成效显著。

“中医热”并不意味着中医发展一帆风顺。去年轰动一时的“张悟本事件”,客观上给中医事业有所“抹黑”。目前,中医养生、保健等相关法规不健全,养生图书出版、媒体宣传等领域缺乏规范,不时损害中医在公众中间的形象。

另外,随着中医药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2010年的“两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建议,将中医药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纳入国家重大规划给予支持,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的进程。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韩妹) 编辑:杨鑫 许银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土地招拍挂制度试点,加快房地产市场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今天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提交了《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详细
点击排行
  广州财政局局长:适当时候会公开亚运账目
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医改热点问题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