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改革时空方位
【原音】 司富春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陈述了11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讲得多、全、实!”张秋香代表认为,困难越多越说明改革势在必行——开弓没有回头箭。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改革?到了哪一步、应该怎么干、未来如何走,这些问题需要放在一个时空坐标中考量。
3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改革。依靠改革,我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应对解决这些问题,无疑要靠科学发展,而深化改革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司富春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陈述了11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讲得多、全、实!”江苏泗阳县团县委书记张秋香代表认为,困难越多越说明改革势在必行——开弓没有回头箭。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深水区”、“攻坚期”……这些是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改革所处阶段时的高频词,与其一起被提及的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但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对全局尤为重要。”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倪百祥代表说:“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节,应该先行突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认为,同30多年前普惠式改革相比,今天的改革面临的局面复杂得多:当初的一些改革受益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已经成为改革继续推进的阻力。
由此来看,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无非就是一些利益格局最难打破的地方。
就本次政府机构改革而言,“不该管的放权,该管的管住管好”,要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放权,势必触动一些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需要政府部门以“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的态度面对阵痛,阻力是显而易见的。“硬骨头”之硬、“险滩”之险,就体现在这里。
“改革与危机赛跑,这并非危言耸听!”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认为,“当前只有通过改革攻坚化解深层次矛盾、创造新的制度红利,才能真正掌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