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我们的民族大豆产业!”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孙斌发出呼吁。
在孙斌担忧的背后,是中国大豆产业日薄西山的不争事实。种植面积连年萎缩、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外资主导市场。在大豆的原产国中国,大豆产业已经走到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农民不愿种 企业不愿收
曾经的“金豆子”如今变成了“闹心豆”。这是记者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田在玮说,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曾是中国人的骄傲。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随着近年来玉米亩产、单价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的突破,在黑龙江省传统的小麦、大豆种植区,玉米面积不断扩大。全省大豆面积从2009年的7060万亩,已经缩减到去年的3800万亩。
大豆面积缩减的背后,是农民为效益无奈弃豆。“与玉米相比,一垧大豆(一垧等于15亩)要少收入4000多元,谁还愿意种?”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海北村农民曲发告诉记者。
不仅农民不愿种,企业也不愿收。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记者,现在进口大豆每吨4400元,而产区国产大豆每吨4600元,省内压榨企业加工国产大豆每吨要亏损100元。目前全省大豆压榨企业多数停工,开工率不足两成。
在国产大豆生产、加工两头“受气”的形势下,进口大豆以低价优势大肆冲击,使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沦为净进口国。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说,去年我国大豆需求量6500万吨,但国内产量只有1280万吨,进口量达到5838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