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视频海外看两会
访谈热词记者手记
提案议案评论语录
人大论坛代表委员之声
报告解读特别推荐议程两会辞典
数字两会百姓与两会图片花絮
手机问政媒体看两会
热点 调查网友看两会
  要闻
地方两会换届后中国省级政要新阵容解析之二
2013-03-04 16:35:3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在今年1月中至2月初的地方两会集中换届后,中国31个省份的省级政要新阵容--省级人大常委会主任、省级政府首长以及省级政协主席,已经“定盘”,并将在全国两会上集体亮相。

省级高官群体肩负地方治理的重任,也是中国未来党和国家高层领导的主要来源之一。那么,此一新阵容有何特点?又意味着什么?

事实一:政协主席转任行政首长。北京市政协原主席王安顺、吉林省政协原主席巴音朝鲁在地方两会上分别当选为北京市市长、吉林省省长。

点 评:此为省级人事任用新路径,改变了以往政协与党政干部交流较少的局面,发出中共对政协工作更加重视的信号。有媒体形容,这表明政协不再是高官任用“终点站”。有专家说,十八大报告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此举不仅预示政协可望成为越来越多执政骨干履历中的重要一页,也将为政协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二:学历高,文科背景多。其中,省级政府首长中有六位博士: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安徽省省长李斌、青海省省长骆惠宁、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

点 评:换届后,中国省级行政区主要领导干部的知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为本科以上学历,且文科背景的明显增多。专家认为,这一新变化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内行管理,推动地方的科学发展,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事实三:基层从政经历受重视。31位省级政府“一把手”中,曾任职两个及以上省份经历的逾半。其中,有过三省工作经历的省长有5位,分别是吉林巴音朝鲁、黑龙江王宪魁、湖北王国生、湖南徐守盛、甘肃刘伟平。

点 评:各种矛盾集中于基层,考验地方官员的执政能力。重视选拔来自基层和有多地工作经历的官员,有利于提高执政骨干团队的整体能力,并防止地方利益固化。有专家说,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官员更知基层,有助于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这或成为选拔省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之一。

事实四:“60后”崭露头角。换届后,中国省级政要进一步年轻化,如省长一级官员中出现四位“60后”:河北张庆伟、福建苏树林、贵州陈敏尔、新疆努尔·白克力。1962年3月出生的苏树林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省长。

点 评: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起来的“60后”开始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方阵中崭露头角。中共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向来重视年轻化,不断为执政核心团队输送新鲜血液。这些出任省级政府一把手的“60后”的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事实五:八位代省(市)长转正。八位省级代理行政首长在地方人大会议上转正:北京王安顺、上海杨雄、浙江李强、吉林巴音朝鲁、陕西娄勤俭、山西李小鹏、贵州陈敏尔、四川魏宏。他们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履新前为党委专职副书记或常务副省(市)长。西藏自治区新任主席洛桑江村,履新前也是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点 评:这一人事安排表明,省级政府“一把手”的选配更加注重挑选本地同级党委专职副书记或政府常务副职,显示省部级高官选拔任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专家认为,省级政府“一把手”这样的选拔任用模式值得提倡,有助减少对地方情况不熟悉的情况。

事实六:政坛女性新面孔。新阵容中的女性政要引人注目:省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两人——上海殷一璀和重庆张轩,省长一人——安徽李斌,政协主席三人——广西陈际瓦、江苏张连珍和浙江乔传秀。

点 评:省级政要中的女性新面孔,是中国政坛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国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平等,妇女参政热情高,但省部级高官中的女性比例仍然偏低。十八大强调,要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我们期待更多能干的女性能够步入省部级正职方阵。

事实七:多数省份人大主任由省委书记兼任。除京、沪、津、渝、疆、藏、粤外,有24个省份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兼任。

点 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条。省级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人事安排,有助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

事实八:三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同时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公布后,人们发现,卢展工(河南)、张庆黎(河北)、苏荣(江西)三位省委书记名列其中,而他们同时又是本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引人关注。

点 评:这种情形并不多见,有专家认为只是一种过渡性安排,不必过多解读。欲知三位省委书记会否有新的去向,人们不妨关注全国两会,尤其是关注3日开幕的全国政协大会。



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匿名发表     用户名   密码

相关报道


  手机问政
· 石家庄1383***6568 咖啡里的茶
今年两会作为公民觉得问的最多需求最多的是民生问题,包括医疗建设,稳定物价,公共文化的开放。
· 河南新乡1879***5439 大漠:
我想最大的民生问题莫过于住房了,因为它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一套房子或许需要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努力了。要想抑制高房价,必须多管齐下。
· 陕西西安1582***7998 不知:
我个人最关注农民工的福利问题。建议多建立一些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服务机构,比如医疗法律方面的咨询和知识普及,技能培训等服务机构。
< 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
移动用户发送CD到10658000  5元/月
微信号 Chinadaily_Mobile
两会语录
更多
袁贵仁:“高考制度还是要坚持,因为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和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不能取消,但要改革。”
盛光祖:“我当不当铁道部长没有关系。关键是中国铁路要有更好的发展。”
申纪兰:“农民富起来,我也就富起来了。群众不富我先富,哪像个人民代表?”

蔡玲:“八项规定的新风不能一阵风,要加强制度保障,落实长期监督,完善干部选拔奖励机制。”

两会热词
更多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反腐倡廉 anti-graft

收入分配 income distribution


住房保障 housing security

医疗改革 health care reform

稳定物价 price stabilization


热搜代表热搜委员热搜提案转载
数据来源:360新闻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