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五:坐拥特权,级别不变,更像“官老爷”。去年,安徽省淮南市工商局38名干部被曝集体“带队考察”境外旅游景点,而这些干部竟然全都在当地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协会兼职,旅游费用由会员企业掏腰包。有的社会组织被主管部门授予部分行政、准行政等职能,像政府机关一样享受级别“待遇”。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引用一段俗语来概括:“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
“二元腐败”变“三元腐败”更具隐蔽性
“‘二政府’这个怪胎好比‘四不像’,政府和市场所有的毛病,它身上都有。”陈建国委员说。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全国性行业协会多数都是政府所创办,无论组织、领导还是经费、政策,都与行政主管单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征夫委员认为,原来的腐败是由政府官员与行贿者直接操作的“二元腐败”,“二政府”出现后,变成了加入中介组织的“三元腐败”,腐败手法更加多样、隐蔽,也更难发现和查处。一些行业协会和鉴证类中介组织已成腐败多发区。
“‘二政府’所受约束少,披着合法外衣敛财,有时还让办事程序横生枝节。”全国人大代表、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兰芝说,“一些政府干部转到行业协会以后,权力没少,责任心却少了。如果事情办不好,不用承担责任,政府拿他们也没办法。”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法律法规滞后是“二政府”得以横行的根源之一。我国尚无专门统一的行业协会立法,也没有一部比较全面、规范的发展中介组织的法律,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这不仅助长了权力腐败,而且,由于目前行业协会一般是‘一业一会’,‘二政府’又加剧了市场垄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性更强。”朱征夫委员说。
定位政府职能 切断“隐性审批利益链”
割除“二政府”这一“毒瘤”,必须切断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隐性审批利益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