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的背后黑手 "水货"竟是电子垃圾
大量的“水货”产品流入内地市场,对正常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冲击,这种非公平竞争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合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水货”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但由于其非法走私入境的本质,“水货”产品往往无法享受正常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一些‘水货’本身就是境外来历不明的二手产品,或者干脆就是电子垃圾,被带进后进行翻新,再当做新产品在网上卖给消费者。”深圳海关行邮监管处副处长钟俊华介绍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圳口岸一直是打击走私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深圳海关副关长陈振冲介绍说,随着内地多个城市开放居民赴港自由行、“一签多行”、“e通道”等政策的实施,香港及内地居民来往两地更加便利快捷,同时也给深圳口岸的正常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
“每天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人口经深圳口岸出入。”陈振冲介绍说,2011年深圳口岸共监管进出境旅客1.98亿人次、客车773.2万辆次,日均监管旅客达54.4万人次,大量的“水客”就是混杂在这数十万的人流之中。
《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张少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