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5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2012-03-21 17:11:19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62%

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市近日出台《成都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成为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部科技中心。到2015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将提高到5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62%;市民也将在“十二五”时期享受到健康“一卡通”等实惠。

据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介绍,“十一五”期间,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达到876家,全市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达到20家。2010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70.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4.74%;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31261件、25981件,两项指标均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成都要建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到2015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以上,国家级研发中心达100家,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达到78人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件以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23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成为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根据《规划》,成都将组织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推广等八大科技产业化工程,以技术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攻克600项以上关键技术,开发900个以上重点新产品,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600家以上,支撑八大领域主营收入突破16000亿元。

《规划》从推动教育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城乡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化和公共安全科技信息化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民生科技推广应用的措施。在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方面,将建成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共性平台,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实现市民健康“一卡通”。

《规划》提出,成都要创建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据丁小斌介绍,围绕创新载体建设,成都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中建成25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兴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技术转移集团,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抱团创新”,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快21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兴建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平台和300万平方米以上企业孵化器。

《规划》在人才保障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十二五期间,成都将实施高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随着系列措施的实施,成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135万人,建成全国一流的科技人才强市。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李渝) 编辑:于姝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精彩热图

你吃不到的麦当劳特供

死神猫咪能预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