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看成都
第二篇
天府新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全球著名企业正在向成都聚集,成都正在为这些“金凤”构筑“新巢”——天府新区。
去年12月,天府新区8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涉及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等内容。
构建经济新版图
2011年11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复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天府新区将与成都中心城区共同构成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发展核。不同的是,中心城区为优化开发区,将重点提升传统服务功能,以文化、商贸金融等功能为主;而天府新区为重点开发区,主要集聚新型城市功能,包括科技、商务、文化行政、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天府新区的战略使命是成为内陆世界级城市、城镇群对外开放的支撑平台,成为国家新的增长极,引领西部发展的重要经济中心,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辐射大西南、带动大西部,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成为体现科学发展的示范型新区。”
“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新城
天府新区不是简单的“工业园区”, 而是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三者放在“一张图”上同步推进。
天府新区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的60%都是生态用地,不难想象,未来的天府新区将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天府新区还将利用“产城一体”来解决“城市病”。
此外,天府新区将打造中西部第一个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在成都高新区大源商务核心区地下修建全长2.8公里的环形车道,片区内各个地块的地下室全部连通,串联起地下约3万个停车位,包括自有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
两个“万亿”基地初具规模
“天府新区将增强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引擎作用,投资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在天府新区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成都市市长葛红林透露,在天府新区发展的近期和中期,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在远期,产业方向将从制造逐步向研发和服务转变。
以“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为目标来进行定位和建设的天府新区,最终将建成西部高端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两个基地的产值都将在万亿元以上。
目前,已经有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成都,数量继续稳居中西部第一。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的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基地,都已初具规模。
一个西部金融中心主战场
天府新区内金融城的蓬勃发展正成为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关键。
截至2011年底,已引进了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成都市金融办等行业主管单位,并聚集了银行、保险、创投、交易所等区域性总部80余家,注册资本约160亿元,金融业业态日渐丰富,集聚发展态势已初步呈现。
深圳独立研究咨询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第三期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报告对全国29座城市进行了中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成都成为升幅最大的城市,从2010年第二期第19位上升到第9位,并位居西部之首。
据成都市金融办相关人士透露,2012年,成都将力争入驻金融城的各类金融机构超过80家,实现增加值超过100亿元。
第三篇
成都“运输大通道”提速
要确立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经济优势,成都必须先打造西部交通主枢纽,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交通优势。
“成都必须全力打造交通优势来弥补地理区位的劣势。”2月22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坦言:成都要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交通主枢纽”,融入全球交通大循环中,首先要把交通摆在优先位置,下决心首攻交通、大兴交通。
坐稳“空港第四城”交椅
今年初,各地机场纷纷发布2011年“成绩单”,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与深圳机场的PK中再度胜出,坐稳全国“空港第四城”的交椅。
成都“空港第四城”的地位也吸引了更多航空公司考虑加大在成都投资建立办公基地。
目前,成都已经拥有7条国际直达航线,12条代码共享国际航线,随着成都市打造第4个国际航空枢纽城市步伐的推进,到2015年,成都包括货运在内的国际直飞航线将达到30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将实现枢纽机场年旅客输送量6800万人次,货运量170万吨,建成国际级航空门户枢纽,打造成为“城港一体”的空港都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