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联合研究院成立亚太生物信号中心
2012年3月15日,亚太生物信号中心今天(3.15)在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内揭牌成立,首席科学家为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利兰•哈里森•哈特韦尔(Lee Hartwell)。
哈特韦尔教授表示,希望以联合研究院亚太生物信号研究中心为依托,力争通过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生物信号研究基地。
该中心还将参加哈特韦尔倡导的全球生物信号研究合作组织(Global Biosignatures Network,GBN),成为其在中国的合作基地总部。
哈特韦尔教授是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主要从事生物信号互相作用关系的研究,是国际生物信号研究的领军人物。
“哈特韦尔教授的参与支持,不再代表一个人,而是国际医学对中国的重视。中国已具备发展自己医药的能力,且有条件为世界上任何有能力的人搭建平台,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饶子和表示。
该中心建成后将在中国建立第一个重大癌症(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和传染病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和平台,建立肿瘤和重大传染病标本库以及建立第一座以临床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整合的个性化生物信号研发平台。
哈特韦尔教授介绍说:“亚太生物信号中心的中期目标是希望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从预防的角度获得医学技术上的进展”。
“现在是很多癌症一旦诊断出来大多已是中期或者晚期了,但如果早期诊断的话,90%是可以治愈的。提高医疗水平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全世界对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都不是很先进。希望通过与联合研究院亚太生物信号中心这个世界团队合作,和世界同步的同时,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技术产品。”朱托夫表示。他作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知名教授,已被授予该中心主任。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哈特韦尔对在联合研究院设立亚太生物信号中心充满热情。“这里有合适的机会和平台,中心将主要负责科技研发部分,之后还将与肿瘤医院等合作进行临床应用,不断收集数据,以达到研发与应用的完美结合,造福患者。”
朱托夫表示,诊断方法的研发及产业化跟新药产业化是不一样的,诊断可能1年2年临床就可以完成,而药物要10年甚至更长。“我们希望能在天津验证并开发出一种综合诊断方法,目的是通过一种诊断方法可同时作多种早期诊断,可告诉这个人是否得病,在何时起该不该用药,用什么药等信息。”
来源: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 李享 毕楠)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