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营假劣药品者敲响警钟
伊犁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公布2011年十大典型案件
3月13日,记者从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伊犁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拳出击整治医药市场,曝光2011年查处的十大典型违法案件。十大案件中,涉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比重较大,向经营假劣药品者再次敲响警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案例一、经营无注册器械案
2011年1月6日,执法人员在某药店检查时,发现标示为河南现代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周拔皮百痛贴,经查,上述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注册证书均为假冒。
案例二、保健品店无证经营药品案
2011年3月1日,执法人员在某保健品店监督检查时发现药品万艾可30盒,该保健品店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案例三、消毒产品冒充药品案
2011年3月31日,执法人员对某药店进行检查时,发现非药品区摆放着肩周炎贴等9个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标示有预防疾病或治疗作用。经调查,该产品为消毒产品冒充药品。
案例四、违规销售药品
2011年5月8日,执法人员在哈某的药店内查获盐酸曲马多片10板(国家管制二类精神药品)。经查,该药品是哈某邮购来的假药。当地药监部门对哈某违法经营二类精神药品的行为依法进行了从重处罚,并注销了其经营资格。
案例五、无证经营药品案。
2011年5月22日,执法人员发现黄某以“健康新家园全国乙肝下乡救助工程”的名义向患者宣传、咨询、并无证经营益肝灵片等药品。
案例六、无证经营假药案
2011年5月24日,某维稳执勤点反映李某用面包车非法经营药品,经立案调查并检验发现车内小儿健胃消食片等三个品种药品为假药。
案例七、邮购使用假药案
2011年6月7日,执法人员在某村卫生室监督检查时,发现在该卫生室药房摆放有风湿骨痛宁胶囊、蛤蚧咳喘宁胶囊2种药品,经核查上述药品为邮购的假药。
案例八、诊所非法使用制剂案
2011年7月4日,执法人员在某诊所查获从非法渠道购进的标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制剂中心生产的七十味珍珠丸等3个品种药品。
案例九、医院使用过期诊断试剂案
2011年7月25日,执法人员在某医院检验科冰箱内发现摆放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等4个品种的医疗器械均已过期。
案例十、无证经营医疗器械案
2011年9月19日,执法人员在某药店检查发现该药店冰箱内摆放着4盒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经查,该药店无《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来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 毛卫华 通讯员 史雪红)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