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杨洁篪外长记者招待会想到的
今年的两会外长记者会对于各大媒体的时政记者来说,是一个更加白热化的战场,十点才开始的记者会六点多已有记者到场抢占有利地形。一身深灰色西装加暗红色领带亮相的杨洁篪外长,依然是温文儒雅,但绵密的外交语言背后有几点令长期从事外交报道的笔者感到颇具深意。
其一,主动谈及南海问题。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问题时,杨外长说,“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南海问题”。杨外长论述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妥善解决,中国同东盟国家已就《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指导方针达成一致,中国和有关国家有能力、有智慧处理好南海问题。杨外长的表态可谓绵里藏针、有理有利有节。在众多镜头聚焦面前,这些坦然而非回避的表述,是那些来自声称对北京有疑虑、希望外界介入南海争端的国家的媒体所不应遗漏的。
其二,在回答西班牙埃菲社记者关于“欧元是否还有未来”这样一个悲观的问题时,杨外长的回答非常直接明确:“中国对欧洲和欧元一直抱有信心,我们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来支持欧元和欧洲金融的稳定,我们愿意继续向欧洲投资,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嗅觉灵敏的财经类媒体抓住了中国政府对欧债危机形势和中方立场的最新表述,立即纷纷转载。
一场记者会下来,各国媒体各取所需,俄罗斯媒体迅速将北京对普京当选的祝贺和坚定发展中俄关系的表态发回国内,日本媒体则认为杨外长希望“日本方面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暗含对日本政府最近公布对钓鱼岛附属岛屿的命名以及名古屋市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等提出批评。
翻译的出色表现也是看点之一。这位常陪同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一露面,微博上立刻嘁嘁喳喳一片。杨外长用来评论国际话语权不平等的一句形象生动的话“这个世界是一个很不平衡的世界,有人拿着大喇叭,有人只有小喇叭,有人没有喇叭”,翻得甚是经典,“喇叭”一词绝无重复,引来众粉丝的一片“膜拜”。
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记者 萧坤) 编辑: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