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助力中国外交 新媒体推动双向互动
英文《中国日报》3月6日北京专电:如今,开通微博的政务机构和部门越来越多,由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负责运营的“外交小灵通”微博可算是政务微博的高手,继去年4月在新浪开通微博后,近日在腾讯和人民网也推出了同名微博。截至3月6日发稿时止,追捧“小灵通”的粉丝总数已经达到180万。近日,“外交小灵通”微博运营团队负责人、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副主任宫宇峰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的采访。
作为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小灵通”在辛勤耕耘下赢得了媒体和网友的好评,“外交小灵通利用新媒体与外交的捆绑,使外交与公众不再遥远和生疏。”“小灵通”还荣获了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中国首个中央部委认证微博”等奖项。在热心网友的提议下,“小灵通”粉丝被亲切地统称为“通心粉”。
宫宇峰接受采访时表示:“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便捷。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开展公共外交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我们开通微博就是想增进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遵循社交网络传播的规律发布外交资讯,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来传递外交政策。”
“外交小灵通”去年8月发布了一条轻松、幽默的“淘宝体”招聘信息,在网络被热传,短短3个小时被转发4800多次:“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此次招聘研究与规划、公关与宣传人员6名,有意咨询65962175~不包邮。”
外交部一向给公众以严肃沉稳的感觉,亲切、人性化则是“小灵通”微博的突出特点。宫宇峰说:“我们发布的每一条微博,都会有网友评论和转发,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公众对外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发布内容上会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到网络的传播规律以及网友的接受习惯。”
“政务微博有助于了解舆情,倾听民意,在政府和网友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对话沟通渠道,拉近彼此距离。微博也为网民表达意见提供了一个平台,网友的点评、意见、建议都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可以随时随地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宫宇峰说。
外交部一直非常重视开展网络公共外交,外交部的网站主体是外交部公众信息网,是1998年开通的,用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发布信息,同时还有217个驻外外交机构、驻外使领馆的网站,通过24种语言来发布信息。
作为坊间公认的“网络发言人”,“小灵通”发布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外交动态、外交花絮、外交小知识、出境提醒。“小灵通”微博设置了很多固定栏目,“外交掠影”、“外交史上的今天”都颇受网友喜爱,最近还推出了“外交邮品赏析”、“外事英语角”、“走近外交人员”、“外交老照片”等新栏目,同时还通过“微直播”的形式对杨洁篪外长的两会记者会进行了实时播报。
此外,针对网友就护照、签证、出入境提出的咨询,“小灵通”都会回复。宫宇峰介绍说:“我们非常注重与粉丝的互动交流,会看网友的每一条评论、每一封私信,还会经常不定期地举办有奖竞猜、'通心粉看世界'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小灵通'微博由5个人的团队运营,他们都是80后,节假日和周末也都会正常运营。”
“小灵通”在简介中这样写道,“人不分内外,事无惧大小,有心则灵,有情则通,愿作您和外交之间的桥梁纽带。”有粉丝留言说,希望“外交小灵通”这个“走出深宅大院、走入微博江湖”的便民亲民平台越办越好。
来源:中国日报 (记者 张陨璧)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