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抓不懈 共建和谐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通化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膺七连冠。同时,所辖梅河口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四连冠。
近年来,通化市各级领导将双拥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每年的市委常委议军会、政府办公会都专题研究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统筹规划。每届党政班子调整,新任领导都第一时间到军分区现场办公。而作为军地的“联络员”,民政部门更是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后,通化市及时召开双拥工作总结表彰暨争创“七连冠”动员大会,提出在双拥工作中要坚持“四个纳入”: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纳入政绩考核目标、纳入部队工作日程,不断加强领导、聚合力量。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双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通化市驻军和武警部队建设的若干意见》、《通化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修订了《通化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不断丰富宣传载体,把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纳入全民教育计划,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必修课。《通化日报》开设双拥专版,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设双拥专栏。在主城区、进出城主要路口醒目位置设置了12块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语牌。还建立了“强边固防、建功立业”奖励基金,先后有10个先进集体和51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奖励。同时,涌现了全国模范退伍军人王文学,全国模范军转干部程建秋,全军抗震救灾优秀党员、65368部队“抗震铁人”杨伊等先进典型。
通化市每年为军事设施保护、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安置随军无工作家属等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在相关工程项目规划建设中,为部队减免各种费用3800多万元。为提高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开展了“微机进军营”活动支持部队政工网络建设,援建“政治工作指挥方舱”提高部队指挥自动化水平、援建“和谐园”支持部队文化建设等等。同时,通化市对军人转业退休、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十分重视,制定了《通化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办法》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实际岗位安置与货币化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妥善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驻通部队围绕地方重点项目、新农村以及公益事业等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合力构建和谐社会。3年来,先后出动官兵7万多人次、机动车辆1.8万多台次,绿化荒山1300多亩、植树400多万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600多户,资助困难群众和学生800多名。2010年,通化市遭遇洪涝灾害,驻通部队出动现役官兵1.3万余人次,民兵预备役2.6万余人次,车辆机械2200余台次,转移群众5万余人,抢修道路、加固堤坝40余公里,清除河道淤积物5.6万立方米,为居民运送生活用水8500余吨,为夺取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山城百姓的爱戴。
来源: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记者 丁陆阳) 实习编辑:孙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