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

2012-03-05 14:13:36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2011年是蚌埠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蚌埠开埠百年,又逢蚌埠高速铁路建成,被称之为蚌埠的“高铁元年”,这一年还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蚌埠的发展状况如何,又将怎样跨入承上启下、升级提速的新阶段呢?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接受本报专访,用了八个字回答上述的问题:开局良好,蓄势待发。

回首去年:经济硬指标一个不落

陈启涛向记者列举了2011年蚌埠市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高于全省的平均速度;财政总收入13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4.1%。

陈启涛满怀喜悦地介绍说:“我市2010年就跨入了百亿财政收入市的行列,是全省六个市之一,去年一年又净增长了35亿,这在过去来说是很难以想象的,2005年,我们整个财政收入还不到40亿,只有39.5亿元,去年一年我们就增长了35亿,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另外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去年达到了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4%,这几个主要的指标增长幅度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是蚌埠近几年来的最高增幅。”

回首去年:园林城市不虚其名

去年蚌埠市投入城市大建设的资金105亿左右,比上一年增长50%以上,特别是去年征迁拆违力度比较大,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路混乱,堵车的现象得到缓解。龙湖公园,张公岛生态园也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龙湖公园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每逢节假日上千游客来此领略湖光山色,陶冶身心。平时这里就成了当地市民锻炼休闲的平台。很多大型歌会也在湖上举行,颇有一番景致。

回首去年:投资创新样样行

去年蚌埠市引进市外资金达到544亿元,比上年增长34.1%。正因为招商引资量越来越大,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用于工业的投资超过了整个投资的一半,一批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和其他项目都已开工建设。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蚌埠市当年安排十亿元的政府性资金,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方面都加大了投入,特别是把蚌埠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培育,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能够产值达到一千亿,建成千亿元的大的产业。去年蚌埠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达到29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2.5%。

围绕自主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全力推进,陈启涛深有感触地说:“大家都知道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这对蚌埠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自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对增强蚌埠的发展后劲影响深远,去年我们专利的申请量、专利的授权量都在全省的前列,我们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一个项目、一个课题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全省少有、蚌埠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最高的奖项。这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了蚌埠的竞争能力,也增强了蚌埠的发展后劲。”

回首去年:保障民生见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取得新的成绩。

去年蚌埠市积极实施省委、省政府安排的33项民生工程,总投资达到40亿元左右,比上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蚌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143元,比上年增长18%,这是十六年来最高的增幅;农民的人均纯收入6615元,比上年增长18.9%。在140多亿的财政支出当中,用于民生的开支120亿,比上年增长44%,高于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水平10多个百分点。

针对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陈启涛介绍,蚌埠市去年市区新建的保障性住房达到3万多套,投入资金达到7.5亿元。作为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的试点城市,去年全省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现场会在蚌埠召开,正在推广蚌埠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养精蓄锐他日为一搏

目前,观念旧、效能低,低效率,资金紧,人才少还是蚌埠发展的制约因素。陈启涛表示,发展不足是蚌埠最大的事情,加快发展是蚌埠最大的政治。结合现阶段的基本市情,蚌埠市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至上,凝聚了发展的动力,也激发了发展的活力。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

同时还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是加速蚌埠崛起的不竭动力。这几年蚌埠市坚持破除旧观念、旧思维、旧习惯、旧风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特别是利用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建设这个平台,持续推进各项改革、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全面创业,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蚌埠要发展,和谐稳定是前提。各级领导同志作为第一责任,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进一步的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都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为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创造了好的环境。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陈启涛说:“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的基本共识。”为此,蚌埠市坚持以民为重,不与民争利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一指导思想尤其在征迁拆违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坚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第一保证。特别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蚌埠市采取了整治中层、提高机关效能、社会公开评价科长、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好的条件。最后,围绕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陈启涛总结了八句话:全党谋发展,全市抓经济,优先抓工业,关键抓投入,重点抓招商,全民抓创业,强力抓环境,着力抓民生。

乘风起航谱写新乐章

陈启涛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蚌埠市在良好的开局基础上已经乘风起航,力争续写安徽发展新篇章。

陈启涛介绍,2012年,蚌埠市仍要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加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让优势产业规模做大,企业做强;服务业、现代农业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交通便捷条件,把服务业做得更好;实施“三县腾飞”计划,尽快扭转市区相对较强、县域非常薄弱的局面。

此外,推动新兴城镇化、加快城乡统筹,建设“魅力蚌埠”要有新进展。蚌埠有山有水,资源禀赋相对较好,目前已经是省一级的园林城市。去年城市大建设投资105亿左右,今年计划安排150亿以上,比去年增加50%。拥河发展,淮河穿城而过,蚌埠今年将着力打造淮河北岸建设风光带,使城市更加美丽。

坚持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文明蚌埠”要有新亮点。除了现有的文化旅游产业之外,今年蚌埠市博物馆、规划馆、档案馆、音乐厅正在开工建设我们还要再谋划建设;在文明创建方面还要继续提升“好人之城”这个品牌,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建设“民生蚌埠”要有新作为。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建设,解决群众的医疗、住房、就学、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陈启涛最后表示:蚌埠十二五开局良好,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还要坚持过去正确的、有效的做法,不断创新,把蚌埠的事情谋划好、落实好,建设美好幸福的皖北中心城市,为建设美好安徽奏响跨越新乐章。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记者 曹微 实习记者 郭静) 实习编辑:孙瑞雪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蚌埠发展  

精彩热图

围观冰冻5000年木乃伊

雷锋精神 永不褪色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