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超越梦想 成就家乡

2012-03-05 13:37:12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早春三月,细雨绵绵,平静壮阔的龙子湖此时也被轻轻扣动心门。蜿蜒的栈桥向前伸着,桥上人影稀稀,红黄斑斓,给素淡的湖添上一丝春天的气息。或一个人撑伞远眺,或一对恋人并肩遥望,仿佛远方承载着心中的梦想,而脚下,正是梦想发芽的地方。

这里是蚌埠。

又是一年春风醉,回首前程满眼春

过去的2011年,当全国各地都在赶超GDP,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潮中驰骋的时候,蚌埠却另辟蹊径,从人民实际生活环境出发,加大城市建设。龙湖大道、黄山大道宽敞通达,多条小道拆违扩建,以前市民常常抱怨的道路狭窄,混乱,堵车现象都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城市路网结构全面优化的同时,张公岛生态园基本建成,龙子湖北公园二期也在有条不紊的建设,道路两旁的绿化面积进一步增加,19座乡镇垃圾转运站、垃圾渗滤液处理站都已投入使用。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蚌埠完成了由工业城市向园林城市的华丽转身。

生活在如诗如画的淮河畔,扎根在亦善亦美的珠城蚌埠,这里既是家,这里亦是梦想到达的地方。

金戈铁马气势虹,不输风采勇创新

相比钢铁机械的重型有力,蚌埠的园林城市建设透出江南婉约的味道,仿佛精细处功夫了得,却又欠缺巾帼英雄的豪气。

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说,2011年的蚌埠在几项主要的经济指标的增幅上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丝毫不逊于省内其他城市。他告诉记者,去年蚌埠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4.1%;固定资产投资去年达到了650亿元,同比增长了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亿元,同比增长了18.4%。

有了这些看似硬梆梆却又真实准确的数字,蚌埠这颗淮河畔闪亮的珍珠散发出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

陈启涛还介绍说,去年8月下旬,张宝顺书记来蚌埠考察时充分肯定了一年来蚌埠的变化和进步。

2011年8月25日下午,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来到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产业基地考察。并对蚌埠院自主创新和产业链接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赏。

陈启涛举例来说明蚌埠在经济发展之中依靠自主创新而获得发展的后劲。他说:“凯盛科技园是中国建材工程利用核心技术投资建设的国内领先的玻璃和环保装备科技产业园区。现已落户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中意凯盛玻璃冷端机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生产的成套装备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张宝顺书记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兴建广厦千万间,人民破涕喜开颜

千年前诗圣杜甫曾经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千年后的今天,蚌埠市人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一幢幢保障房的伫立,一套套廉租房的落实,都使得人民破涕而笑。

76岁的刘建华老太太是个地地道道的拾荒人。平时最大的经济来源除了在街边巷尾捡点破烂卖给废品收购站外,就是贩卖鸭蛋维持生计。说到自己的租房史,刘老太眼眶便红了起来。她以前在食品公司附近租了一间瓦房,租金每月40多元,一到下雨天,大碗小碗到处接,碗碗都是水。“感谢政府,我有了低保,也有了住的地方,再也不用搬家了。”老人激动的泪水不住的从脸颊滑落。

这是感激的泪水,这是欣喜的泪水,这更是幸福的泪水。

据刘老太介绍,她们这个廉租房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都很完善,学校、银行、医院、车站都不远,环境也很优美,“有很多树,还有花花草草,挺漂亮的。”刘老太开心地说。

立青云攻坚之志,破万里风浪之险

辉煌属于过去,未来继续拼搏。

走过2011,走过春天般明媚的昨天,蚌埠将迎来夏日般火热的今天。

陈启涛说,蚌埠是个老工业城市,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虽是缓慢的,但蚌埠一直在前进。

确实,流水不腐。一个城市,如果想要不被遗忘,不被抛弃,只有源源不断得进行自我补给。取得暂时性的成就不是终点,那根丈量的标杆一直放在人民的心上。只有人民的衣食住行顺畅了,这个城市才是有活力,有气息,有梦想,有家味的地方。

“2012年,”陈启涛说,“市委市政府将会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破除思想阻碍,提高行政效能,心系人民,将蚌埠的大建设列车开向火热的夏天。”

早春还有点微寒,但这丝毫阻挡不了蚌埠建设的激情。如一把火炬,在龙子湖的上空渐渐升起,成为这个城市崛起的信号,成为这个城市点亮梦想的灯塔。

古语有云,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颗淮河畔已闪耀千年的明珠——蚌埠,在早春细雨的滋润下,终将涤净灰尘,继续散发无与伦比的光芒。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记者 曹微 实习记者 郭静) 实习编辑:孙瑞雪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蚌埠  

精彩热图

围观冰冻5000年木乃伊

雷锋精神 永不褪色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