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农业——合肥强农惠农必由之路

2012-03-02 16:17:55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安徽省合肥市农委主任何杰强调指出:合肥农业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根本出路,蕴育新一轮发展潜力,注入再一次发展动力。

记者近日从合肥市农业委员会获悉,为了实现合肥市农业总产值增长3%,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以上,粮食生产和总产量保持稳定的发展目标,今年合肥市将从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增活力、惠民生、抓统筹六大方面入手,确保强农惠农,大力促进合肥市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

过去一年,合肥市坚持强农惠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农”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何杰表示,要继续深入发展合肥市现代农业,必须坚持“依托城市,发展农村,服务城市,赋予农民,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努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首先要突出调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八大调整政略,加速推进特色高效规模农业的布局优化,产业升级和品种优良。为此合肥市将突出庐江、巢湖两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蔬菜产业建设和“两环三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据记者了解,今年合肥市将加速形成大产业、大龙头、大园区、大基地系统支撑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大做文章。

2011年,合肥市通过实施“十万农民创业、百万农民就业”工程,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30万人,并通过多项增收措施,保证了农民收入连续8年稳定、持续和较快增长。今年,合肥市将进一步加大此项工程推进力度,并继续实施农民增收“五年倍增”宏伟计划,把农民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收入方式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民增收由依靠农业转向以二、三产业就业创业为主。

此外,要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由重点突破向综合配套转变,加快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资本运作方式。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十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致力解决好增收、就业、社保、住房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广大农村地区的民生工程建设自然成为惠民生的一项大事。今年合肥市将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新型社区建设,加大对江淮分水岭区和远郊地区的扶贫开发,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合肥市将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年”和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进程,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彰显新型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新格局。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市将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发发展、头筹发展”这条主线,确保农业转型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打好强农惠农的攻坚战。

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合肥市目前下辖1市(巢湖市)、4区(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4大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市新站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已达702万,常住人口达745.7万。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 刘楠雪)编辑:马原

编辑: 马原  标签: 现代农业 合肥  

精彩热图

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馆开放

网上雷锋热频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