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第一乐章——中国精神的天空
这是一部挺立着中国脊梁的伟大交响。
雷锋,就是这部伟大交响的第一小提琴手!
他,伫立在那里,目光清澈,从容坚定地拉出第一主题--
对国家、对人民,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对需要帮助的弱者,满怀爱心,给予帮助,并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愉悦的满足。
——这蓬勃向上的交响曲,绵厚悠长。从容,温暖,高贵,弥漫着庄严的气息,闪烁着神圣的光辉。
它召唤着,引领着,弦乐和管乐应声相和。
——这蓬勃向上的交响曲,喷薄而起。高亢,激昂,雄壮。跳动着生命的脉搏,勃发着青春的激情。
它发散着,升腾着,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激荡在中国精神的天空……
哪里是第一个音符的起点?
岳麓山畔,湖南望城。
历史的旋律在这里回响。
穿过一片漂亮的现代住宅区,我们走进简家塘的一座茅屋。
72年前的那个寒冬,当雷锋在这里发出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便陷入苦难的深渊。
相继失去五位亲人的他,7岁时,已是孤儿。
绝望中的苞蕾,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阳光雨露。
雷锋怒放了!
曾担任过望城县委副书记的85岁的赵阳城,给我们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雷锋的场景——一个16岁的活泼少年,背着行李,蹦蹦跳跳穿过秋天的田野,欢笑着向他走来。
1958年秋天,在县委当交通员的雷锋报名去鞍钢当工人,临行前他想把原名“雷正兴”改为“雷峰”,赵阳城和大伙儿商量:叫“雷锋”更好一些——“到鞍钢打冲锋”。
赵阳城把雷锋送到湘江码头。
湘江北去,少年远足。依依不舍之余,赵阳城久久伫立在江边,望着那远去的背影,他怎会想到,“雷锋”这个名字,将成为一个国家的永恒记忆?!
轻轻翻开雷锋的日记,他的情感思绪触手可及。
——“深夜11点钟了,天突然下起雨来了。建筑焦炉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雨越下越大……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并脱下了衣服,抢着盖在水泥上……回忆自己为国家、为党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
——“今天我从营口乘火车到兄弟部队作报告,下车时,大北风刺骨地刮,地上盖着一层雪……我见到一位老太太没带手套,两手捂着嘴,口里吹一点热气温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给了那位老太太。他老人家望着我,满眼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路上,我的手虽冻得像针扎一样,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
活着,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人在战场上横扫千军,有人在商业王国中纵横捭阖,有人在科技高峰叱咤风云。
雷锋并没有这样的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但他却在一件件小事中,在平凡的道路上,寻找并找到了人生价值目标,以短促而激越的音符,回答了那古老的重大命题——
“人为什么而活着?”
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这三组矛盾,一直困扰着人类。
从这个命题出发,人们寻找的答案各不相同。
雷锋,一个普通的士兵,这样认识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这个普通的士兵:“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一个普通的士兵以最朴素的认识,以最平凡的行动,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
“把自己当做啄木鸟吧!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为万木除病灭害,使树木长得挺拔参天……”他热情讴歌着。
雷锋燃起的生命烛光,照亮了中国精神的天空。
“人为什么而活着?”
为什么许多人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命题,被一个普通的年轻士兵酿成一壶甘醇?
难道说他比别人更睿智、更高明?不,他只是找到了人生价值最佳坐标点,使他的人生摆脱了烦恼,充满光明。他点燃了自己生命的火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内心。
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
你渴了,他就是一碗水;你饿了,他就是一把粮;你心里要是感到了寒冷,他就是一团火,就是一缕阳光……
他就是这样以平凡现伟大,以小事铸辉煌,以短暂固永恒,诠释了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正因为如此,雷锋牺牲已有半个世纪,但其精神的主旋律,始终在中国精神的天空回荡,引来无数人的仰视,引来无数人的倾听,引来无数人的齐声应和……
“人为什么而活着?”
雷锋战友乔安山说:“为了爱!……”
早春二月,辽宁抚顺,雷锋墓前。
红领巾结队去了又来。人们驻足墓前,献上鲜花,注目行礼……
一个七旬老人细心地擦拭着墓碑,仰望着雷锋的雕像,思绪穿越着时空。
他就是雷锋一辈子的战友——乔安山。
50年前的那个上午,那辆13号车上,乔安山一个倒车,雷锋倒在了被车挤断的一根木杆下——从此,乔安山活在了对雷锋的回忆里,活在了雷锋精神的践行中,活在了宣传雷锋精神的征途上。
“有人说我在为雷锋活着,而我却认为,是雷锋让我找到了活着的价值——把爱给大家,爱所有人。”
他不知疲倦地把雷锋的生命价值讲给学生听,讲给农民听,讲给工人听,讲给干部听。
雷锋感动了众人,众人感动了他。
他给我们讲起亲历的一件往事,热泪盈眶:
那年他在武汉做报告时误了飞机,满头大汗登机时,迎面一片恼怒的眼神。
机长赶忙解释:“这是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他因为给小学生做雷锋事迹报告耽误了大家的行程。”
瞬间,那怒火熄灭了,乘客全体起立向他致意,客舱里响起热烈的鼓掌声……
那是向雷锋致敬的掌声。
那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雷锋生命价值的礼赞。
“人为什么而活着?”
当代雷锋郭明义说:“人活着,得干点有用的事儿。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