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举办民俗日活动
2月23日,壬辰龙年二月二,陕西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西安长安区郭杜街道赤兰桥村的鳖跳崖鼓点队与大仁西村的十样锦鼓点队在这里对阵表演,两支队伍从五台街道十字口一直敲到了博物院的稷王庙。近300名队员的锣鼓、秧歌气势磅礴,吸引了十里八乡村民蜂拥观赏。
长安锣鼓曲牌繁多,内涵丰富,流传于各地的锣鼓谱名多达70余种。博物院内,赤兰桥村的鳖跳崖节奏紧促,秧歌队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鼓者舞者个个生龙活虎,精神抖擞。该村民间艺人的花火艺术,1958年曾晋京表演,享誉首都。而大仁西村百名队员表演的十样锦,激情豪迈,震天撼地,更体现了长安锣鼓文化的雄壮气势,博大精深。
陕西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鼓舞文化以及民俗文化,这在壬辰龙年更有特殊的意义。据了解,在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传说龙抬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要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躬亲农耕。
来源: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记者 卢宏艳)实习编辑:孙瑞雪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民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