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2012年2月22日下午,以“转变开局:责任的重思与重构”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11最具责任感企业颁奖典礼”,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举行。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和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聚焦经济转型期的责任内涵,为探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责任进行重思和重构。
论坛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中国南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现代汽车(中国)、安利(中国)、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平安、百度、陕鼓集团、旅游卫视等12家企业获得了2011最具责任感企业奖项。
责任:转型新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经济也面临艰难转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指出,“在当前中国,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视之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责任,意味着放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从依靠廉价的人力资源优势向凭借科技创新优势转变;从无限地消耗自然资源向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转变。
“对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区域差距、诚信危机等重大课题,在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同时,许多企业也做出了不懈努力。无论是央企、跨国公司还是民企,他们都有不俗作为,这正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意义所在。今天,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站在肩负时代责任的高度,不断创新,苦练内功,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周铁农表示。
政府:负责任的转变之道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期,构成中国发展模式的诸多要素条件、内外环境、增长动力与机制正在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化,这要求我们以全新的角度重思和重构各个社会领域。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事关转变的目标,也是发展的责任。而2011年,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领域,“卖难”和“买贵”让农产品经历了一个“寒冬”。为稳定物价、保障消费,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多项举措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为此,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论坛上表示,“从目前看,转变流通发展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取向:一是创新模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推进供应链管理,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作用。二是提高效率。大力发展商业科技和现代物流,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三是降低成本。加大农产品流通和城市便利化流通建设,发展绿色循环流通。四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流通大企业,加强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引导,鼓励 ‘走出去’发展。五是改善环境。消除体制和机制性障碍,解决节约流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承担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央企业,他们在社会责任领域发挥着表率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中央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带动带动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用于扶贫、救灾、公益事业等对外公益捐赠133.7亿元,2011年1-9月有92家中央企业对外捐赠16.9亿元。”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和现实前提。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说,“各级工商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努力提升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切实强化市场诚信建设,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此外,安全生产也是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2012年,要深入扎实开展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年”活动。面对新形势,安监总局副局长杨元元认为:“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论坛、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快速普及,一旦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社会的目光会迅速聚集过来,在重大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百姓需要的是客观、准确的信息和快速公正的处理态度。安全生产工作要主动畅通监督渠道接受监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针对未来质检工作的重点,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卓慧强调,“质量诚信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一是加强质量诚信宣传教育,引导企业把诚信守法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推动企业牢固树立“以质取胜、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以物品编码为基础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三是逐步建立完善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加大对质量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四是推动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实现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等多部门联动,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处。”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十二五”规划的题中之义。面对中国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解的客观现实,全国总工会党副主席张鸣起表示:“要大力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协商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倡导劳动关系双方在良好的协商、协调、沟通机制作用下,充分表达各自意愿和诉求,找到相互理解和彼此接受的利益平衡点,形成通过协商化解矛盾、通过协调增进共识、通过沟通形成合力的局面,使劳动关系矛盾化解更柔性、更快捷,使企业真正成为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企业:以责任担当应对转变挑战
在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上,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国际舞台。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发展,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通过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和越来越公开、迅捷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批履行社会责任的卓越企业代表走到台前。
经过公开、严格的评选,在论坛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中国南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现代汽车(中国)、安利(中国)、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平安、百度、陕西鼓风机集团、旅游卫视等12家企业获得了2011“最具责任感企业”奖项。
“最具责任感企业”评选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历七届,是国内首个涉及社会责任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中实践的大型调研评选项目。通过公众投票保证评奖开放性,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保证评奖专业性,是中国权威时政媒体与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公众共同参与的评选。一大批优秀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榜上有名,成为业界公认的先进企业展示责任建设成就的权威平台,是中国社会责任领域的年度大奖。
通过的评选体现出一个突出特点:中国经济的行业领军企业也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成效卓著,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2011“最具责任感企业”大多是中国经济的行业领军者,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成为优秀范本,堪称引领责任的中坚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记者:王素娟)实习编辑:孙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