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欲打造中西部循环型城市样板
记者20日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日前,成都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建立全市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功能完备的餐厨废弃物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使全市餐厨废弃物监管工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土地资源高效与集约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等七大重点任务,到2015年,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循环型城市的样板,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城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降低16%。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成都首次对循环经济进行专项规划。
“十一五”节能减排主要指标下降20%以上
循环经济是破解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十一五”以来,成都加大对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2010年,成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20.2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3.7%和22.7%,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同时,成都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建成龙泉洛带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了双流九江、青白江祥福、龙泉万兴环保发电厂建设,加快了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建设,推进了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启动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作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成都目前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扩大到46家,其中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家。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成都已基本具备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是成都“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这也是成都首次对循环经济进行专项规划。
建成循环经济体系,打造中西部循环型城市样板
此次出台的《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法规规章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建成以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为主体的科技支撑平台,实现多个循环经济关键领域和技术的突破,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示范园区,与资源环境本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循环型城市的样板,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规划》,到2015年,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31%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降低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至67.75立方米/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0.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