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激光近视手术需谨慎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王文婷最近一直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做激光近视手术。一方面,眼睛对工作、生活非常重要,不容任何闪失,另一方面爱美之心让她一直在计划时机恰当就做手术摆脱眼镜。
然而,近期台湾最早引进准分子激光手术(LASIK)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突然宣布,因为当年不少接受手术的患者现在视力明显下降,她今后不再动这种手术,这让原本已经做了决定的王小姐再次犹豫不决。
“我原本就知道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现在更加不知道该不该做近视手术了,”王小姐说。
很多人像王小姐一样,看到这条新闻之后,对手术的风险和安全性提出疑问。在新浪微博上,有关激光近视手术的话题一跃成为热门话题,有超过400万网友发帖讨论。
一位叫佳琪兔兔的网友在新浪微博发起投票,7900多网友参与,19%的人投给“已经做完了”,13%表示将会做手术,31%的人犹豫不决,32%的人表示坚决不做该手术。
北京医院眼科专家郭晓萍大夫告诉记者,所谓激光近视手术,实际上是屈光近视手术的一种,通过用改变角膜的形状而改变角膜屈光率,达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除了角膜,也有手术通过改变晶状体而改变屈光率,达到治疗目的。因为角膜和晶状体生理结构的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人主要通过改变角膜、年纪大的人主要通过改变晶状体达到治疗近视、远视等目的。
而角膜近视手术按照出现时间,主要包括PRK、LASEK、LASIK、TK等多种。其中LASIK因为痛苦小、术后见效快而被广泛使用。
在LASIK手术中,医生通过手术设备,用专用手术刀切开患者角膜表层形成角膜瓣,再用激光消去部分角膜,最后再将角膜瓣覆盖回去,而这时,角膜的厚度和弧度已经发生改变,换言之,角膜屈光率已经改变。
相对于LASEK,LASIK对角膜的厚度、近视度数等有更严苛的要求,患者需要经过一系列检查,如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等等,以确定是否可以做手术,以及可以切削的角膜厚度。
此外,病人还需要排除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家族眼部疾病史,不能患过眼部活动性炎症,如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等,不能有红斑狼疮等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
如果确定可以做手术,医生通常会详细告诉患者,因为手术本身设计的原因,可能出现的眩光、夜视力下降等副作用。
“大约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患者不适合做准分子近视手术,而对性格方面犹豫不决的患者,或者对手术期望值太高的患者,我们一般不推荐手术,”郭大夫说。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准分子激光手术也不例外,只不过和其他外科手术相比,做这个手术的人是相对健康的人,所以更需要患者考虑清楚。”
郭大夫说,他们医院会给患者做非常详细的术前沟通,让患者考虑清楚再做决定,可能手术只需几分钟,但是术前沟通就需要几小时。
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 刘志华)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