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质局表示:治理水中毒 广东有解药
治理水中毒,广东有解药
省地质局表示,广东研制的改性粘土矿物可吸住水中重金属
广东水资源十分丰富 羊城晚报记者 朱文海 摄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段被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严重威胁沿岸及下游的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柳州市紧急启动了日供3.5万吨地下水应急预案。万一广东也发生类似事件,我们还有可供饮用的水源吗?
“一旦发生像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我们珠三角有丰富的地下水应急水源。”近日,广东省地质局环境地质处处长梁池生透露,应对河流重金属污染,广东还有一种新式“秘密武器”———可以吸住水中重金属的改性粘土矿物。据介绍,这种新型清洁材料的净化率可达到80%-90%,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镉等重金属污染。]
珠三角有11个应急水源地
据介绍,为建立广东地区战略性后备应急水源地,防止突发性水资源事件(如工业污染、咸潮等)的发生,广东2008年已启动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勘查评价。目前珠三角地区查明了11个应急地下水源地,每天可供水191.22万立方米地下水,可解决1821万人的应急饮用水问题;沿北江的韶关至清远地区,现有的井、泉能解决95万人应急用水问题;汕头应急水源地,三个可开采潜力地带,分布面积达139.62平方公里,预计每天可开采地下水量15.4万立方米。
“这说明,珠三角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可在应急情况下发挥作用。”不过梁池生同时补充,勘查只是第一步,配套供水网络仍有待完善,“例如打水井、安水泵、接水管、联接水厂等,现在还未形成完整的网络。这也是广州市还未曾采用应急水源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省地质局将与水利水务部门合作,向省政府建议,开展应急地下水源打井供水网络完善和建设工作。”梁池生认为,若在资金充足等理想情况下,有望在两年内完善整体应急供水网络。
改性粘土矿物为治水“中毒”
说到粘土矿物,广东省地质局物料实验检测中心原总工程师李锡坤就十分兴奋,“我们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办法应用到污染水体治理上,效果令人振奋!”与李锡坤合作该项目的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赵秋香博士告诉记者,2005年广东省地质局开展珠三角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后,他们就开始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进行前期研究,并研究通过往土壤中添加改性的粘土矿物,使土壤中重金属被粘土矿物牢牢吸附从而降低毒性。
专家解释,粘土矿物具有表面积大、吸附力和离子交换性强等突出特点。利用粘土矿物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一方面增大土容量,另一方面改变了重金属形态,使其存在于土壤中的活性金属元素浓度减少,赋存状态变得相对稳定,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据悉,在广东三水盆地边缘和雷州半岛广泛分布的膨润土可作为修复用的吸附剂原料,因而使用该项技术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用改性粘土矿物吸附剂无疑具有资源多、价格低、易操作、不破坏生态等优点。因此也被称为“以矿治矿”。
“治理‘中毒’土壤方法,将其部分改良后,移植到清洁污染水体,其实在2008年就开始尝试了,”李锡坤介绍,只要将这些改性粘土矿物涂在蜂箱式网状,沉入江河,让这些材料吸附水中有毒金属,然后捞起。经初步试验证明,此材料的吸附有毒金属能力可高达80%-90%。最可贵的是,这些粘土矿物能被烯酸性溶液解吸后,还能回收再利用。
龙江污染后,当地大量投放聚合氯化铝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这种材料将有毒金属吸附后沉淀固定于河床,由此达到对含镉水体的降解稀释作用。专家指出,该材料能起到暂时应急的作用,但不排除沉淀的含镉化合物,会有因河水搅动再次释出重金属的可能。但如果采用改性粘土矿物来治水体“中毒”,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这种情况了。
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材料经过具有针对性的改良后,对土壤、石油等多种污染均有治理作用,粘土矿物作清洁材料,也当属国内外首创。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仍需国家的经费支持。 羊城晚报记者 赵燕华 实习生 刘闻妍 通讯员 刘如春
链接
广州:
圈定3个应急水源地
按照省政府的部署,省地质局从2008年3月起,勘查珠三角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范围包括广州、佛山等9个地级以上市42个县(市、区)549个建制镇,勘查评价面积达42000平方公里。安排钻探总工作量6000米,施工勘探孔120眼,其中成井47口作为应急供水备用井。
省地质局副局长刘玉明介绍,省地质局目前已在广州、佛山、肇庆、惠州、四会等市勘查出特大型水源地,其中四会、佛山水源地的野外勘探试验工作已全部完成,足以应付当地应急状态集中用水需要。
“广州应急水源地的范围已经圈出来了,正等具体勘查数据和水质检验报告等待评估报告出来。共圈定了3个点,一个在花都,萝岗、番禺各一个。”
佛山特大水源地
可供35万人使用
2008年7月23日,省地质勘查局在佛山勘查出特大型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每天可以达到44.8万立方米。该水源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罗南村委罗南运动场南,为两口水井。据介绍,水井孔深50米,单井日出水量约为2400立方米。初步估算,该水源地日允许开采量可达44.8万立方米,为特大型水源地,在应急状态下可供35万人使用,足以满足佛山市在紧急情况下集中用水需要。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