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都零售业运行报告
三、2011年成都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收入与价格上涨共同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但实际增长速度降低
1、2011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3932元,同比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895元,同比增长20.6%,居民收入的增长成为支撑社会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2、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5.4,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12.6。价格上涨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达较高位置,扣除价格因素,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为12.3%,比去年降低3.5个百分点。
(二)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1、汽车类产品增速下降:汽车类累计销售同比增长17.8%,比去年降低5.6个百分点,增速持续放缓。
2、家电类产品销售持续上涨:家电及音像器材类产品同比增幅为36.7%,比去年增加14.2个百分点,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3、食品、烟酒饮料类增长明显:该类产品同比增幅为23.5%,比去年增加11.1个百分点,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该类销售额上涨明显。
4、通讯器材类上涨明显:通讯器材类产品同比增幅达40.0%,比去年高出15.6个百分点,有明显增长。
(三)2012年消费品市场趋势预测
1、价格上涨趋缓有助于社会消费的良性上升:市场普遍认为,2012年物价将有回落,物价的相对稳定将减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长幅度,但有助于推动社会消费的实际增长。
2、消费信心有望趋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以着力扩大各项消费需求为中心的中央经济方针有利于促进消费倾向;加大消费品市场环境整顿力度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3、新的消费热点有望逐步形成:寻找和培育消费新热点是今后促进消费的工作重点,在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居民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点。住房、汽车、家电商品消费成为近十年的消费热点,但由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压,汽车优惠政策取消,“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消费刺激政策的终止,以及环境、资源和城市交通的约束,使得今年住房、汽车消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中央关于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决定,第一次提到扩大文化消费,要求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的各项消费需求中,促进居民文化消费被放到首要位置。
4、可能的不利影响:2011年我国GDP增速下降,2012年下降空间仍然存在,同时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并未消除,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到社会消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