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描绘今后五年烟台发展新蓝图

2012-02-03 16:37:12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描绘今后五年烟台发展新蓝图
 
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

2月2日,中国共产党烟台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市政府礼堂开幕。市委书记张江汀代表中共烟台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报告。报告分五部分:一、 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起点;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三、大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四、以人为本积极促进全面协调发展;五、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他在报告中提出了烟台市今后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把率先争先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把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政绩追求、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大的发展动力、把统筹兼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法、把党的建设作为最坚强可靠的保障。

巩固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展达到科学化,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在2011年基础上翻番增长,达到或逼近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迈上2万美元台阶,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有较大提升,城镇化率突破60%,争取达到6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生态城市、绿色烟台”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民主政治更加制度化,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充分伸张,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文化事业走向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建成思想基础巩固、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明显、精品力 作丰厚、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大市强市。社会运行趋向规范化,社会关系向“政通人和、富庶祥和、文明亲和、安定平和”方向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及时、有效 化解,刑事发案率显著下降。全国文明城市品牌永留烟台,文明春风劲吹烟台大地。人民生活步入现代化,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社会 就业更加充分,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区域、贫富差距显著缩小,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人均等享有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烟台将在全省率先发展;在全国争创一流;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赶超进位。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全国和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向省内、国内一流城市看齐,各项工作都要努力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全省各城市中,生产总值明显缩小与首位城市差距,地方财力争取进位发展,主要指标对全省贡献程度不断有新提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保持经济发展实力比较靠前位置,并努力争取位次前移;巩固提升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等工作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力争经过“十二五”和 “十三五”的努力,跨入与宁波、青岛、大连综合实力相当的二线城市行列。

烟台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向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跨越;在国内经济格局中,向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跨越;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向东北亚交通物流枢纽城市跨越。把地处环渤海南岸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地域经济中心优势,向西,融入“黄三角”借力京津冀;向北,跨越渤海湾联结东三省;对内,大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的海陆交通咽喉、重要物流中心和特色制造业基地,最终把烟台建设成为与天津有机融合、和大连南北呼应、能够有效辐射环渤海南翼发展的中心城市。顺应蓝色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趋势,抓住国家规划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机遇,发挥横跨黄渤两海的独特地理和富集资源优势,推动全市蓝色经济从沿海向内陆全面辐 射、从近海向远海大步迈进、从浅海向深海深度拓展,使之在国内领先发展。以建设面向东北亚大型枢纽港为龙头,完善提升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全方位交通物流网络,大力推动渤海湾跨海大通道建设,力争中韩铁路轮渡项目投入运营,争取建立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先行区,确立起在东北亚地区的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带动烟台阔步迈向世界经济大舞台。争创科学发展五大优势烟台将紧紧依托和充分用好国家、省赋予烟台的“三大战略”,大力增创“五大优势”。大力增创转调发展优势,推动烟台经济加速迈向“大而强”。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纵向辐射带动有力、横向错位有序竞争、面上有效促强扶弱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在制造业领域,坚持产业高端化、企业集团化、产品集群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8515”培强做大工程,加快膨胀提升机械 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和现代化工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新兴 产业,做大做精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黄金、核电、聚氨酯、新型铝材、特种化纤十大产品集群,力争到2016年,形成4-6个产值3000至 5000亿元的支柱产业;8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品集群和5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企业“航母”;20个以上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大力建设低碳型、绿色化经济形态。把低碳、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以低消耗为基本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环保产业、以低代价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大范围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方式和低碳消费形式,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推动 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向创新依托转变、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以更大的力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深入实施“三年水系绿化工程”,让烟台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清新。

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经济领域,深入推进企业、财税、金融和价格改革,高度重视稳定市 场物价工作,实施物价上涨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在社会领域,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在城乡管理体制上,协调推进产权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在行政管理领域,继续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政府服务朝着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便民、公开透明 方向发展。大力增创统筹发展优势,构建布局合理、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继续大力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在空间战略上坚持“东拓、西联、南进、北展、中优”,呼应“蓝区”建设,高起点、大力度规划发展东部高 技术海洋经济新区,使之尽快形成规模、树起形象,带动中心城市向东拓展;依托烟台港西港区建设大型临港产业区,配套潮水航空港逐步发展“航空城”,促进中 心城市向西联带蓬莱一体发展;加快芝罘南部滨河生态智慧新城和福山南部水上新城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向南挺进;科学利用海洋国土,搞好养马岛、崆峒岛、芝罘 岛等岛屿的保护与开发;对中部的老城区加大更新改造力度,促进老城区在更高层次上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高效率抓好港口、机场、铁路等重大 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路、水、电、气、暖等公用设施和环保设施,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等现代路网建设,使之与现代化大城市的运行发展相配套、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以建设国内一流滨海城市为目标,建设一批富有文化艺术内涵、具有鲜明烟台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街区,塑造碧海蓝天、山水相映、历史与现代 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的“人间仙境”。

大力增创蓝区建设优势,让蓝色经济成为推动烟台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鲜明特色。依托牟平区、高新区、莱山区、芝罘区和保税港区滨海区域,重点打造和优先发展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充分发挥这一地区 海滨资源好、地理位置佳、谋篇布局空间大的优势,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改造提升芝罘、牟平等老城区,开发建设以莱山区、高新区、金山湾为主轴的新城区,打造烟台城市新核心;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打造全省海洋经济新龙头;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和众多高校院所,打造国内高技术产业聚集新高地;以保税港区和烟台港 芝罘湾港区为龙头,抓好芝罘北部临港蓝色国际新城建设,积极融入环渤海和东北亚一体化发展,打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争取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在烟 台东部矗立起一座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标志性滨海新区。

以莱州湾为中心,发挥一“蓝”一“黄”两大国家战略优势,大力建设高效生态经济高地,打造全市蓝色经济西部增长极;以丁 字湾为中心,用好海—即跨海大桥、“亚沙会”辐射带动效应,突破发展海阳亚沙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和莱阳南海新区,打造全市蓝色经济南部增长极;以龙口湾为 中心,加快龙口及招远集中集约用海项目、蓬莱西海岸文化新区建设,大力推进烟台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建设,打造全市蓝色经济北部增长极;高标准抓好长岛休闲度 假岛建设,使之成为彰显蓝色魅力的休闲度假胜地。大力增创对外开放优势,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以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中央企业为重点,强力推进大开放大招商,着力突破招大引强工作,带动传统产业从低到高、由弱变强地提升发展,促进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地快速发展。把握国际产业 转移向“服务化”演进的新趋势,在服务业招商引资上下更大的功夫。坚持以开放促城建、兴城市,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载体,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步伐;适应城市拓展框架、优化布局的需要,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开发商加盟烟台的城市建设;大力引进大型旅游集团前来投资兴业;把城市建设与 开放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开放园区成为增强城市实力和魅力、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开放促增长、兴市场,树立扩内需必须稳外需观念,在优化 贸易方式和商品结构上务求突破,痛下决心走科技兴贸、质量兴贸的路子。既要以宽广胸怀容纳一切外来者,又要以战略眼光积极“走出去”,鼓励一批资源型企业 “走出去”,建设烟台的境外能源资源开发供应基地;鼓励一批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重组并购优质资产、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知名品 牌;鼓励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走出去”,带头建设烟台的“跨国公司”,带动全市经济进入更大发展空间。大力增创科技创新优势,奋力抢占竞争发展制高点。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沿,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在产业创新上抢占先机,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烟台制造”向“烟台创造”转型。努力在聚集创新上形成高 地,继续保持园区体制机制活力,充分发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对外开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开放与科技互动发展,确保在全国同类园区中争先进 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份额;推动烟台高新区全力打造特色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推动烟台保 税港区切实用好政策功能,有效服务烟台的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高水平办好福山高新区等一批特色化高科技园区,在孵化高新技术成果、聚集高新技术产业上跨越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记者 鞠川江) 编辑:邓京荆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张江汀 中国共产党烟台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精彩热图

川妹子"南笙姑娘"网络爆红

春晚“睡觉姐”不珍惜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