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天津经济总量上万亿
中国日报记者日前从天津市统计局获悉,2011年,天津市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6%,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2011年天津市生产总值完成1119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增幅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
一年来,天津市坚定不移地加快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赢得更多空间。新推出重大项目340项,累计达到1280项,通过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积蓄发展后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起步,产业带动和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6%。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达到19个。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500家,累计达到2.1万家。
据介绍,2011年,天津市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454.87亿元,增长36.1%,增幅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税收拉动财政增收作用明显,且企业效益持续增加。盈利居前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642.08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18.7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78.76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8.54亿元)和食品制造业(60.60亿元)。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方面,都市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连续8年增产;优势产业引领工业较快增长,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和国防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81.52亿元,占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0.5%,且产销衔接状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84%;此外,服务业加快发展多点支撑,传统服务业稳定向好,新兴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融资租赁企业达到51家,业务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创新型交易市场达到11家;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投入使用,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服务外包执行金额(离岸)3.94亿美元,增长91.4%;天津市商务楼宇达到450个,税收超亿元楼宇增加到67个。
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县三个层面形成多点联动、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第二个三年计划启动实施,全年滨海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9.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7.2%,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0.8%,保持在天津市经济增长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心城区载体功能增强,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楼宇经济和都市型工业,服务业比重超过80%。
来源: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记者 融晓铮)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