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留学生园面临长大的烦恼 期待更大空间施展拳脚

2012-01-17 09:12:39 来源: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武汉留学生园面临长大的烦恼 期待更大空间施展拳脚
武汉留学生园光电子园区

13年前的5月,当武汉留学生生创业园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关东工业园挂牌成立的时候,没有人想到它会成长得这么快。

1月10日,湖北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一联组发言时,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韩爱萍委员急切地呼吁,推进武汉留学生生创业园由“创业孵化”向“产业孵化”发展!

与会的省政协委员通过韩爱萍委员的发言纷纷注意到,这家为海归创业量身打造的园区,正在面临着“长大”的烦恼,现有孵化面积不足,在孵企业难以“长大”或“长大”后无处“安家”等问题,正在困扰着这家园区。

自1998年成立至今,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发展迅速,总体孵化面积已达62000多平米,陆续建成光电子技术中心园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园区、软件技术中心园区和生物技术中心园区四个专业园区。近几年来已吸引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留学人员来汉创新创业,累计已有680多家留学生企业落户“光谷”,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超过20亿元,已成长为中国光谷一支引人瞩目的产业新军。

不过,武汉留学生创业园现有的孵化面积,对于吸纳更多的留学生前来安家落户已经捉襟见肘。武汉市工商联在去年的一份调研报告当中指出,目前,武汉市仅有东湖高新区一个留学人员创业园,现有孵化面积已全部驻满。随着“3551计划”、“黄鹤英才计划”的实施,园区物理空间不足与留学人员创业潮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北京、上海创业园的孵化面积在全国领先,分别是25万方和22万方,即使同为中西部地区的成都和西安,孵化面积都已超过15万方。由于孵化空间不足,一批好的项目和科技人才因无法落户而流失。

武汉市工商联提出的建议是,扩大留学人员创业孵化规模,或仿效中关村的的模式,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分园。武汉现有3个国家级的开发区,仅东湖高新区内有留学生创业园,还可分别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建立分园。同时,可以选择性地在中心城区建设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解决企业渡过初创期、成长期、迎来大规模发展而面临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吸收更多的海外人才。

韩爱萍委员忧心忡忡地说,帮助留学生创业园内的在孵企业“长大”或“长大”以后安家,同样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部分初创企业从孵化器“毕业”后,由于没有“后孵化”服务,大多呈无序状态,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在她看来,主要存在三种状况:一是有的在孵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愿“毕业”;二是有的走出孵化器后,由于市场适应能力不强,发展陷入困境;三是大多数孵化后的企业没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韩爱萍认为,在武汉留学生创业园里,只有孵化器,没有加速器;仅有“创业孵化”,没有“产业孵化”;缺乏“后孵化”服务,呈无序发展状态。加速实现“创业孵化”向“产业孵化”发展,需要通过高科技创业园和产业园对接,使孵化企业前期有创业园服务,孵化后进入产业园实现产业化生产,产业化生产带动配套行业和企业,让企业的成长形成一条不间断的健康路径,使其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武汉市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的引导,加大以留学生园区内企业的扶持力度。

融资渠道不畅是影响留学人员创业和快速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银行因为留学人员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和信誉担保而不愿放贷。对此,武汉市工商联建议,设立武汉留学人员孵化种子基金,主要投向一般投资者或商业资本不愿提供资金的高科技、新产品、成长快、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在孵企业。种子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种子基金投资的部分收益,可以促进创业园进一步做大做强。

来源: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记者陈道林 通讯员张佳 卫春元)编辑:于姝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精彩热图

第二代"奶茶MM”保送清华

巨型贺岁灯笼亮相央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