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视频海外看两会
访谈热词记者手记
提案议案评论语录
人大论坛代表委员之声
报告解读百姓与两会议程两会辞典
数字两会关注十二五图片花絮
手机问政提案议案pk台
热点调查网友看两会
  本网专稿
刘赐贵:国家将控制排海污染物保护脆弱海洋生态
2011-03-07 18:51

刘赐贵:国家将控制排海污染物保护脆弱海洋生态
 
国家海洋局长刘赐贵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指出国家即将施行排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来保护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

刘局长说海洋的生态绝对依赖于陆地对它的排海污染物的控制。现在对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优化结构的角度,少上或者不上那些污染的企业。

国家海洋局去年三月份发布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9年,中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因大规模围填海活动而大量永久性丧失。

国家海洋局对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表明中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丧失、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现在愈加突出。

2009年,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实时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去年九月向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报告。报告说,福建省海洋污染源八成来自陆地,加强陆源污染治理力度是提升海洋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

刘局长说如果大量的没有处理的面源污染物,比如陆地的通过江河,排到大海去,那对大海生态就造成很大影响。

目前,部分沿海省市地区有省级或者地级关于排海污染物总量的控制,不过国家层面的排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还没有出台。

由于工业化和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石化企业、化工企业等不断向沿海地区转移,给我国海洋海、岸环境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围填海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刘赐贵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海洋生态的保护。他说,海洋的重要性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也有充分体现,其中第十四章专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草案指出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强化海域和海岛管理,健全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推进海岛保护利用,扶持边远海岛发展。统筹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控制近海资源过度开发,加强围填海管理,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一系列海洋发展保护规划。

据中新社2月份报道,“我国海岛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数据显示达806个”。专家称在中国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无序、粗放式开发,以及由人类开发活动(围填海、挖沙、炸岛)导致海岛消失等问题,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刘赐贵局长承认有些地方海岛是有消失的现象,他说针对人为破坏造成的岛屿消失今后一定要加强管理,“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刘局长透露《中国海岛名录》也将于近期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调查资料最新、范围最全、内容最丰富的海岛“家谱”,它将为海岛法的贯彻与落实以及正在开展的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目前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已深入人心,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自去年3月1日起施行以来,国家对海岛的自然资源、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人文遗迹采取保护措施,禁止任何单位个人未经许可采挖岛上岩体矿石,破坏珊瑚和珊瑚礁,砍伐海岛周边的红树林。海岛开发利用,宜根据其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特性,本着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海洋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合理利用岛上各种资源,避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保证海岛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 王茜) 编辑:冯媛



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匿名发表     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搜
  手机问政
· 江苏苏州 1377***5616
希望政府能关注农村养老保险,让到了退休年龄的农村人安享晚年。
· 上海 1365***7992
房价居高不下,百姓何以为家?贫富分化加剧,和谐从何谈起?男女比例失调,社会如何稳定?
· 江西南昌 1397***0023
国内的很多收费高速公路,收费程度早超出其施工及维护成本,不知能否将其列入讨论议程,实现真正的四通八达。
· 湖北武汉 1397***3921
美国总统奥巴马每天要看10封来自民间的信件!言路畅通很重要,不知道我国有没有这样的机制?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