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系统记述全域成都文明演进,成都建城2300多年以来的第一部通史——《成都通史》在成都市社科院发布。
据成都市社科院研究员林成西介绍,《成都通史》全书共七卷,划分为古蜀时期、秦汉三国(蜀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前、后蜀)两宋时期、元明时期、清时期、民国时期,每个时期为一卷。全书共335.7万字。
《成都通史》的内容涵盖成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着重勾画城市文明为核心的基本发展轨迹。该通史以记述成都城市的发展为中心,但又不局限于城市,是全域成都概念下的成都城乡文明的演进史,是城乡生态与文态交融发展的演进史,是城乡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互相影响、互融互补发展的演进史。
与以往通史编纂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板块的结构不同,《成都通史》在全书框架设计上进行了创新。《成都通史》各卷分为“概述”、“专题”和“大事记”三部分。“概述”部分综述各时期成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该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状况,以及该时期成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专题”部分是各卷的主要内容,以“专”“深”见长,将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成都特色、能体现成都城市本质特征的内容,凝聚为若干专题,浓墨重彩地深入记述;“大事记”是对“概述”和“专题”的辅助和补充。按编年纪事,辑录反映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与该卷记述内容相呼应,起提要和索引的作用。
在充分吸取前人学术精华的基础上,《成都通史》站在21世纪的认识高度,体现当代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理念,改变了过去历史研究和历史编纂中侧重政治斗争史和社会革命史的倾向,加强对城市社会生活史、文化生活史的研究和记述,关注不同时期普通成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态,避免了城市通史只见城市不见人的误区。并且关注自然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环境对于成都历史发展及其特点的影响,特别关注水与成都城市文明的关系,突出了“水润天府”这一成都文明发展的亮点。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李渝)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