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如何看待民生大考成绩单
市民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推出的“产地直供”专区内,选购价格相对低廉的新鲜蔬菜(10月10日摄)。 2011年,物价成为最受关注的民生热点和经济指标。短短一年间,多种商品价格上演了起起落落的“过山车”行情。从涨破历史高点后应声回落的猪肉价格,再到农产品价格的“过山车”怪圈,折射着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物价:调控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弹压力犹存
年初目标: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年终盘点:今年11月,CPI同比上涨4.2%,环比下跌0.2%;1至11月累计,CPI同比上涨5.5%。住房价格方面,今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同比涨幅在5%以内的城市有61个。
专家解析:“虽然今年全年CPI总水平肯定会比年初目标高,但应该说,政府在控物价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工夫,包括紧缩流动性、增加供给、减少中间环节等;年末CPI大幅回落,说明调控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鹞飞说。
“受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明年物价还存在反弹的压力。”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余南平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比较集中,而物价因为直接关乎民生,将持续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社保:养老保险、医保趋向全覆盖 未来重点要促进保障水平均等化
年初目标: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
年终盘点:截至2011年11月底,新农保和城居保总参保人数达3.02亿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7966万人,积累基金1346亿元;2012年有望实现全国覆盖,比预定计划提前8年。新医改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至200元。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覆盖90%以上的城乡居民。
专家解析: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认为,虽然社保体系已开始逐步实现全覆盖,但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明显过低,难以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将来应大力促进全社会保障水平的均等化——比如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