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指出,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的关键是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结合起来。这对于农业大省的河南来说,如何在中原经济区的长期建设中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解决好全省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确保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流动性、可持续性顺利得以体现,建立起与河南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性人才发展机制,实现劳资分配关系和谐、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任重道远。
记者19日获悉,河南在总结、分析“十一五”期间全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一系列挑战,梳理本省在就业、社会保障、人事制度改革、待遇分配等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未来五年,中原经济区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将面临更大挑战,为此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文件里详实剖析、描绘了河南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要面对、解决的难点、共性问题。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河南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648(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2363万人,五年累计净增806万人;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十五”期末的811.5万人增加到951.1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96.9万人增加到128.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由641.5万人增加到2043.75万人;社会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净争14.6万人、147.7万人、184.5万人;党政、企事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60万人。
据介绍,《规划纲要》是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编制的一个重要规划,是未来五年河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河南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着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劳动关系等形势、矛盾依然严峻、突出。
对此,《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河南在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均等化、广覆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还将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和与之相配套的高层人才开发、引进机制,把河南的人才资源总量提高到940万人,实现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0人年。并力争城镇新增就业600万人以上,转移农业劳动力500万人以上,实现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2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4300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06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2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7万人,并全面实现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逐步建立、完善省级调剂金制度。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杨波)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