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科学观,惠农富农展新颜;农运会,会群英,万民齐心迎宾朋……”连日来,唐河职专的学生们在传唱着陈国阳老师撰写的《唐河迎农运之歌》。日前,记者到唐河职专采访。微卷黑发,白净面庞,1.75米的个头,凝炼的话,淡淡的笑,这是陈国阳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全国第七届农运会明年将在南阳举办,唐河承办的是舞龙舞狮比赛项目,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组织允许,我愿当一名志愿者,为农运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
陈国阳自1996年自唐河一高中考入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专科班,1999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同年秋,年仅19岁的他成了一名乡村公办教师,经分配先后在唐河城郊乡大井学校、后洼学校任小学、初中语文教师。期间,他骑着自行车披星戴月,身背干粮,风雨无阻,校园夜里读书不倦,凝聚热血再蓄能量,并于2011年顺利取得河南大学中文本科文凭,继而又于2004年考取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我读研,总觉得是奇迹,没有辅导班,没有大英课,没有……”,回忆昔日,他自豪感慨。
考研有得有失,一方面意味着深造,但另一方面也使陈国阳失去了“铁饭碗”。2007年毕业后,把档案投回唐河原籍,怀惴学历和梦想,硕士毕业的他先后到南阳、郑州、武汉等高校应聘,均因学校没有设置少数民族语言专业而将他“拒之门外”。接着,他只身来到北京,成了“北漂一族”,曾在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等教学点代课。北漂的他,如鱼入大海,与师生谈笑鸿儒,激浊扬清。他讲的课,形式新颖,风趣幽默,注重知识和现实的有机结合,让许多学生因他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辗转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旁听课程,拜访清华王耀山、人大鲁风等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抽空到国家图书馆聆听讲座,见识了水平,提高了见识,体验了生活,超脱了生存。
“用学到的知识报效家乡,农村天地大有作为!”人大的唐河老乡鲁风等老前辈们经常这样勉励他。2009年唐河招教“绿色通道”开辟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任教于唐河职业中专。
有声有色的教学生涯
提起陈国阳的语文课,许多教师爱用 “有声有色”四个字来形容。他的课,学生们提起又爱又恨,爱妙趣涵哲、新鲜活泼,恨欲罢不能、不学不行。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学困生慢慢变好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县教研室、学校屡次组织观摩他的授课。他认为,语文课要实用、趣味、参与、即时。他说:“教学无法,教师须多想方法。”他摸索的“任务背书法”使班级沉睡的早读变得书声琅琅。对于学困生,他利用作文批语、课余谈心,指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一步步走出困惑,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眼下,他正业余自学心理学课程,积极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
“作教师,要有责任,也要自洽。”面对困境突围的中职教育,他积极献言献策。他认为职业高中必须区别于普通高中,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并为一度的沉闷僵滞带来了清新灵感,不少建议已被领导采纳运行。谈起“责任”和“自洽”,他解释:“建议有时写完了,也曾踌躇再三,但还是交了。评价教师,标准要多些,自己也要评价认可自己。”
陈国阳现担着学校一年级幼师、汽车修理专业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周15节,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常忙的不亦乐乎。问他是否觉得“屈才”时,他说:“金子总会发光,乡村教育舞台很大。通过两年职教实践,现在更加明晰些乡村教育、陶行知思想,理想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了解了留守儿童、网络一代……太多了,基层很锤炼人!”
淡定真善的精神追求
陈国阳于2007年研究生学习时就凭成绩优异加入中国共产党。谈到入党,他一笑:“没想太多。身为研究生班班长,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觉悟提高就入了党。”面对眼下有些党员光环的褪色,作为青年高知党员,他有另番见地:“毛选、邓论、马恩著作都学过,各种宗教书籍也读过,人总需要些精神信仰的,思想首先要入党。先进和行善是党员的追求,学习只是一种方法。”
谈到人生设想,他似乎更少迷茫“浮躁”。“也许出身草根,边工作边读书是我的生活,太多太多都是浮云,淡定淡定是我的精神”。对房子、车子和网络,他说:“都是物,物为所用,不为所役。”超越了过度物欲,他更乐意慈善公益。每逢慈善,捐款不多,每次必有,公益事业,热心参与。学校师生患病,他热心捐款。“北漂”期间,尽管月收入仅1000余元,闻讯汶川地震,他一下子就捐出300元。对于慈善公益事业,他说:“言语也慈善,用义工的心做事,也就做好了一半。”
高雅脱俗的业余生活
不抽烟、不打牌、很少喝酒的陈国阳似乎落落寡合,而图书馆等文化场所里,他却是常客。偌大的唐河县图书馆,他一个人,静静一晌,静坐一隅,捕捉种种信息。唐河的景观风物,甚至断碑残垣,也引得他驻足探寻,而神话传说、民俗故事、方言土语,他也品味不尽,并赞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撰写的《论财、胆、识、力》、《通过〈梦天〉透视李贺的精神世界》、《白族民歌中的情歌初探》、《民族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等论文,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后,受到国家妇联刘伯红等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深厚的文化积淀使陈国阳雅味十足。他的家中,书的海洋。两大书架满满的,书桌上的电脑,他戏称“身边图书馆”。不只日坐书城的惬意,书法也是其挚爱,手机短信也大多是自编诗词。每天一到办公室,他往往就信手挥毫,先写满一张,慢跑、散步和舞蹈是他的体育运动。他严格要求学生重视书写,练好钢笔字,写好“中国字”。
谈到未来,陈国阳亦然淡定:“早年忙于事业,至今依然单身。但有许多事,要一步步做;有许多梦,要慢慢实现。路在脚下……”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马守国 通讯员 尚连云)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