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72岁的韦汉雄老汉早早地就与其他499位东兰县的父老相亲们来到河池市金城江文化广场上。与以往相比,这次进城对他们来说比任何一次都特殊,因为这次他们都带上了自家的“宝贝”,准备在河池第十二届铜鼓山歌艺术节上一展民间传世铜鼓的风采。这500名东兰县父老乡亲所带来的宝贝都是世代相传的铜鼓,最老的可以追溯到汉朝,有着500多年的历史。
在文化广场上,500名鼓手身着天蓝色民族服装列阵排开,天蓝色的服色衬映着暗青的铜鼓颜色,场面甚是古朴壮观。鼓手们在指挥员罗庆流的指挥下娴熟地敲奏着五百个传世铜鼓,密密的鼓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变换出不同的音符。变化多样的铜鼓声,征服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当来自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的理事张晨江宣布,本次活动申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规模最大的传世铜鼓展演活动已经圆满成功时,在场的东兰县父老乡亲们激动万分,欢呼声和隆隆的鼓声响彻整个广场。
东兰县直辖于广西河池市,位于红水河中上游,因出土和收藏有众多的铜鼓而被学者们誉为“铜鼓之乡”。据了解,全世界仅有地2400多面铜鼓,而东兰县拥有量就达612面,收藏量堪称“世界之最”。
几百年来,铜鼓已深深地根植于东兰县这片土地,融入东兰县各民族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成了独特、饱满而完整的东兰铜鼓文化。
东兰县革命纪念馆的馆长黄明金介绍说, 东兰县大部分的铜鼓都是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最久远的可以追溯到汉朝。东兰县沿红水河两岸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铜鼓,每逢婚嫁、节庆、祈福、建新房,开业等东兰县各村寨的人民敲打铜鼓。就是在农闲时刻,村民也喜欢使用铜鼓进行娱乐。
“在村寨里,村民比较喜欢铜鼓。除了逢年过节,要敲打铜鼓外,这个村与另一个村互相对比,也要敲打铜鼓。这就像是在比赛一样,一个村寨在自己的山头里敲打铜鼓,如果隔壁的村寨的山头要是没有铜鼓声回应的话,就暗示着那个村的势力没有这边这个村的强。所以经常会远远地听到村寨里传出阵阵很响的鼓声。”黄明金说。
铜鼓经过世代的流传,已经融入了东兰各民族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变得不可分割。对这次东兰县申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活动,东兰县的各族人民反应热烈,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这不仅是体现了东兰各民族对铜鼓的热爱和崇拜,还体现了他们对本县铜鼓文化的珍视。
据东兰县文化馆的馆长罗庆流说,为了这次铜鼓表演成功,来自东兰县各个村寨的500名鼓手们放下手头的工作,聚集到了东兰县城进行了长达10天的排练。而罗馆长本人也主动承担起了指挥鼓手们训练表演的工作。
“虽然这次参加表演的鼓手年龄要求在60岁以下,可参加表演的很多鼓手都在60岁以上,有的已有75岁的高龄。家有铜鼓并且能够参加这次活动都会参加,有的外出打工不能回家参加的都打电话回家问询情况,为老乡们打气加油。”
来源: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记者 柳小琼)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