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西南地区
四川达州大竹县新农村考察记
2011-11-20 16:25:01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四川达州大竹县新农村考察记
 
大竹县石河镇新华村农家书屋

11月19日,为考察参观素有“中国苎麻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美誉的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的新农村发展现状,记者连续走访了大竹县石河镇新华村、竹北乡双马村和大竹工业园区。

初冬的早晨,石河镇新华村大雾弥漫。顺着平整的水泥路进入村里,沿途都是丰富的展览和热闹的人群。这里正进行着达州市民族民间文化展示暨特色农产品展览。竹根雕塑、唢呐合奏、特色农产品等让人顿时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气,设施齐备的健身平台给人一试身手的冲动,而干净整洁的农家书屋则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文化的气息。

据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王启琼婆婆介绍,这里的图书都是免费借阅,但不认识的人来借阅要收10块钱押金。前来借书的人不少,多的时候每天能达到20余人次。对于新农村建设,王婆婆说:“原来哪想得到这些哦,原来到处都很乱很脏,垃圾是哪里有坑就倒哪里。因为新农村宣传,现在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王婆婆家是一栋两层小楼,已经建了十年,通过新农村的改造,小楼面目焕然一新。像王婆婆家一样的农家还有很多,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并没有将原有房屋推到重建,但整个村子的形象已大有改观。在竹北乡双马村,记者参观了当地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家住宅,和新华村类似,双马村的各项惠民设施也非常齐全,农家住宅宽敞干净,完全一扫某些农村地区给人的脏乱印象。

据介绍,围绕建成“西部特色农业示范县”目标,坚持“品牌引领、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农民共富”的思路,突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大竹县已建成苎麻、香椿、糯稻、竹林、畜禽等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正努力打造“世界麻都”,提升“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的品牌形象。目前,已建成“一乡一业”示范乡镇8个,发展优质苎麻30万亩、优质竹林40万亩、优质糯稻10万亩、优质香椿10万亩、优质蔬菜18万亩;建成现代畜牧业生猪养殖小区141个。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四川名牌”1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12个,东汉醪糟、“巴山红” 香椿、“绿香清”香葱等地方特色产品享誉国内外。发展各类农村专合组织达559个。建成庙坝以工代赈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1个,启动建设竹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1个、建设新农村综合体2个和新村聚居点12个。

大竹工业园区之行也让人印象深刻,记者在园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园区内的作业车间,了解了该园区及大竹的工业发展现状。据大竹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大竹县正按照 “园区集聚化、企业集群化、产业集中化、资源集约化”的思路,大力实施“千亿工业总产值”工程,发展壮大机电、建材、能源、农产品加工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培育轻工制鞋产业,发展电子信息、苎麻饰材、特种电缆、节能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发展空港经济带,建成“成渝汽摩配套基地、西部能源建材基地、西部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西部轻纺制鞋基地、西部商贸物流基地”“五大产业基地”。1至9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5.6亿元,同比增长44.2%;93户规模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23.4%;实现利润3.99亿元,增长65.1%。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李渝)编辑:马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海南网络媒体行
>> 详细

各地新闻
拒绝冷漠 传递温暖>>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土部:鼓励有条件地方进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
温家宝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立场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