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教育职场
访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海外学子回国正当时
2011-10-28 16:1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一、要有动力。即学生本身有出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要有条件。即出国学习是学生所擅长的。首先,学生自身要有好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效果。不是需要家长经常督促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能非常差。其次,学生要有适应国外生活的能力。比如要有交往能力,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想要对方了解你,就需要和对方交流;此外,要有个人生活的能力,有操持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能力。

如果具备以上两个条件,我觉得可以出国留学。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有时甚至是强迫式地让孩子出国留学,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想法虽然是积极的,但却难有积极的结果。因此,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留学,要看是否具备上述条件。具备条件,不要强留;不具备条件,不要推着孩子往外走。要顺其自然。

低龄留学需更理性

记者:近年来,“小留学生海外留学热”在国内兴起,您如何看待?

白章德:首先要厘清“小留学生”的概念,我的理解是法律意义上所指的未成年人,在中国,应该是18岁以下的才能叫小留学生。这样的学生因为年龄还小,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在国外学习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类似不可预知的结果相对也较多。

整体而言,在看待出国留学的问题上,中国人越来越成熟。但在看待小留学生的问题上,有些家长还有些迷茫。这跟家长对国外情况的认知程度,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都有关系,如果把握不好,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是非常可悲的,因为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非常短暂,一旦出现偏差,就很难弥补。

因此,家长在送孩子出国留学前,一定要理性考量。不要攀比,不能说老张家去了,老李家就要去。人家送孩子出去,可能是因为有亲戚在外面照应等这样的条件,不分析人家的优势,就茫然迈出这一步,是不大理性的。因此,在对待小留学生出国学习的问题上,我觉得需要更理性一些。

我曾碰到个别家长,自身对国外学校不了解,却把孩子送出去,大人都觉得茫然,孩子怎么能处理好这些问题!把千斤重担压在一个孩子身上,这不太公平。

如何保障安全留学

记者:从打算出国留学,到真正实现,家长和学生一般会经历选择留学中介、留学学校、送孩子出国留学几个环节。虽然大多家长千挑万选,仔细考量,但也时有遇到留学黑中介、所选的学校倒闭等问题的情况发生,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白章德:首先,在我国,留学市场是一个活跃的市场,但也存在不规范,有时甚至会出现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留学欺诈现象。所以,留学市场的监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进一步依靠法律把这个市场监管好。

就留学市场而言,相对来说,在掌握信息、资源方面,家长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因此在选择留学中介时,家长要多方考察,做基础的分析判断。

其次,留学生如何避免在国外遇到学校倒闭的情况。个别同学就遭遇了所就读的语言学校的倒闭。一般来说,如果你选择的语言学校是私人开办的,风险会大一些。因此,尽量选择一些大学开办的语言学校。比如留学生若到欧洲的语言学校去学习,最好选择一些公立大学开办的语言班。

提升自己是硬道理

记者:今年,一些国家出台了留学新政策,提高了接受留学生的门槛,对中国学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对拟去这些“严门槛”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请您提些建议。

白章德:提高门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留学费用。即需要花更多的钱,支出更多的费用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一方面是提高学业门槛。即要求学生的层次更高。

对中国学生来说,门槛提高,意味着难度加大,给你的机会和选择少了。比如对那些本来属于“骑线”的同学,希望出国学习,但留学新政出台后,如果你以前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在目前的严门槛下,就可能丧失机会。

另一方面,面对这种现象,学生只能努力提升自己。不管去哪个国家学习,我前面讲到的自己应该具备的条件是硬道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李克强出访朝鲜、韩国
李克强出访朝鲜、韩国>> 详细

各地新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详细
点击排行
  住建部:住房限购不得已 信息系统完善后将取消
2020年中国或有世界唯一空间站 正选拔女宇航员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