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东北地区
丰收唱大戏
2011-10-20 09:39:19      来源:吉林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10月12日午后,在镇赉县嘎什根乡后围子村,一曲《好日子》拉开了庆丰收演唱会的大幕。从县吉剧团借来的,由汽车拉着的活动舞台上,由村民演出的20多个节目先后粉墨登场,村文化大院老年演唱队自编自演的表演唱《嘎什根是个好地方》,演出了这里的变化,唱出了这里百姓的心声。

“渠成网,田成方,大步流星奔小康”。听到村民演唱的这句歌词,陪同我们来的乡党委书记姜永平兴奋地说:“唱得好!我们这儿过去低洼内涝,种啥啥不收,老百姓穷啊!自打国家和省里投资的‘引嫩入白’工程建成后,全乡改造和新开的水田27万亩,占可耕种面积的95%,成了旱涝保收田。”

演出开始前,村委会表彰了10名种粮大户,他们户均种水稻10公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一个农民一年种地收入几十万,令我们这些城里来的“白领”自愧不如。可是姜永平却说,他们的收入和村党支部书记汤德顺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算啥。听了这话后,我们一打听,汤德顺一家种水田100多公顷(多数是他自家投入,在盐碱地上新开的水田),一年下来收入少说250多万元。自己干不过来还请了6个人帮着干,年薪1.6万元。他投入30多万购买了机械,从种到收完全机械化。

说到这里,村主任张彦生给我们算了一笔种地收入账。他说:“如今政策好啊!农民种一公顷水田费用,水费、化肥、农药、种子、机械收割加上育苗大棚等加起来不到5000元,去掉国家粮食等补贴1200多元,实际成本不到4000元。这样算下来,一公顷水稻能剩2万多元。而且现在农民干啥国家都有补贴,打井改水修自来水国家给补贴,种地养猪给补贴,买育秧塑料大棚给补贴、盖房子给补贴。农民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过去做梦都没想到。”

今年27岁的于刚,家离演出场地最近,凳子已经被借光了。他领着我们走进他去年建的新房,只见他那刚满8个月的胖儿子,在母亲的怀里张着胳膊,小脸笑成了一朵花。屋子一半是炕,地上摆着电脑,19寸的液晶屏幕。另一侧是液晶电视,门楣上还安装了分体挂壁式空调。他说,电脑宽带是包年的,打开电脑就能上网。他家种了3公顷多地,年收入七八万元,四轮子、摩托车都有了,刚花钱买回来一台轿车,座席上的塑料布还没拆呢。记者问他,那么多地就你一个人能种过来吗?他笑着说,现在都是机械化,插秧、收割都雇人干,收水稻一公顷地花1000多元钱,人家就给你装袋子里了。

张彦生说:“现在种地不用愁,闹心的是国产的收割机太爱坏了。”他指着村边稻田地里的一台国产收割机说,“这‘败家玩意儿’一整就坏。按理说一天能收5公顷地,可3天下来只割了不到5亩地。人家进口的机械,一个秋天下来也不坏,可一台20多万元又太贵了,农民有点买不起。希望城里工人老大哥,能给我们造出既便宜又结实的农机来。”

唠着唠着,开心的鼓点停了,演出结束了。看到那些意犹未尽、不愿离去的村民,我们知道,“三农”这出精彩的大戏还在后面。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许银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网络媒体湘西行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国际舆论关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胡锦涛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文化体制改革意见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