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15时50分,我国滞留在泰国的中国籍船舶在护航巡逻艇“勐泐号”29名公安民警护送下,顺利抵达我国关累码头,78名受困船员安全回国。由外交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组成的赴云南联合工作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级政府,外事、公安、海事、边防、海关、港务、检验检疫等部门工作人员代表祖国和人民,欢迎湄公河上受困的我国船舶和船员平安回到祖国,并向圆满完成此次护航任务的民警献上了鲜花。回国船员情绪稳定。
16日下午有金水12号、中山3号、中贸号、宝寿9号、华新6号、富江7号、雪丰号、红星5号、源泉号、广元号、西定8号,共11艘货船78名船员平安抵达关累码头,另有15艘货船正在境外安全的口岸卸货,将于随后到达。
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袭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度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突发涉外事件I级响应,敦促有关国家组织人力物力搜寻遇难者、全力查清事实。对我国26艘船只164名船员滞留泰国一事,外交部及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各级政府积极与周边国家协商我滞留船只船员回国事宜。为做好迎接滞外船只船员回国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部门于13日派出“勐泐号”巡逻艇赴泰国清盛,接回滞留境外的我方船只和船员。西双版纳州海事局派出“绿海明珠号”救助保障船一艘,也于13日下午5时抵达关累码头待命。西双版纳州港务局将关累码头、景洪港港口内停靠船只和货物进行了分流,为回国船只准备好停靠位置,同时,组织了一只强力的装卸队伍,做好滞留境外船只到港后货物卸载工作。多部门联合行动,为迎接滞外船只船员回国提供了有力保障。16日一早,当地群众就陆续来到关累码头,很多群众是从附近村寨,甚至是从勐腊、景洪等地赶来。船队一抵达码头,停留在码头的几十条船只一起拉响汽笛欢迎,早已准备好的鞭炮也点燃,现场数千观众的热情感动了回国船员。
关累码头位于澜沧江与上湄公河结合部,是中南半岛腹地和东南亚各国经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港”,全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年吞吐货物量达20万吨,客流量20万人次。自1993年开发至今,累计进出境货物总量已达143万吨,货物总值82.6亿元;出入境人员达50万人次,船舶5.6万艘次。2011年1至9月,关累码头进出口货量为105676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1%;出入境人员26581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33%;出入境船舶4377艘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9%。出口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玩具、日用百货、水果、大蒜、新鲜蔬菜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橡胶、木材、食用水果、干果等。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 李映青 郭安菲)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