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正在公示的《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至2015年,本市将建设各类住房建筑面积9500万平方米—120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5205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约7万套,建筑面积为445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22万套,建筑面积为1845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15万套,建筑面积为675万平方米;示范镇建设安置房建筑面积为2240万平方米。商品住房48万套—75.5万套,建筑面积为4295万平方米—6795万平方米。
《规划》根据各区域特点,明确了新城组团布局、保障性住房适宜选址等,将未来本市总体住房建设布局勾勒得清晰明了。根据中心城区及环外地区住房建设布局,各类住房项目分布重点结合中心城区更新改造、北部新区拓展、环外双青、大寺新家园建设以及小城镇挂钩试点建设进行布局;主城区各类保障性住房布局总体遵循“均衡分布、便于出行、配套齐全、规模适中”原则。
7万套经济适用房
主要用于城市危陋房拆迁和城中村改造的安置。宜与其他商品房配建、混合布局,宜布局在交通要道周边,重点考虑与小学、幼儿园、托老所等社区服务设施相邻。其中河东区红星路—卫国道地区、红桥区丁字沽零号路地区、东丽区张贵庄地区、津南区渌水道地区、西青区南运河沿线地区、北辰区佳宁道地区、北仓道地区及宜兴路地区为适宜布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