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奖”于2011年2月22日在北京揭晓,三位优秀学者王小鲁、蔡定剑、蔡昉分别凭借“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成果,从数百项研究成果中脱颖而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原国家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原深圳市市长郑良玉、招商银行行长、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蔚华分别为获奖者颁奖。
“这三项研究代表了近年来软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既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转型社会特征,又运用了扎实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理性负责的公共政策建议,对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构建一个更公平和健康的社会生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软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召集人、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指出。
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蔚华说,发达国家对软科学的投入通常为其科学研究及试验发展经费的5%到10%,而在我国这个比例还不到1%。推出“中国软科学奖”的目的就是要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打造一个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标杆性的奖励平台,为推动中国软科学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贡献力量。
除以上三项研究获得首届“中国软科学奖”之外,评委会还评选出三项提名奖,分别是《中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中国技术前瞻报告——国家技术路线图研究》,《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中国软科学奖”由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宣布设立,从2010年起,每年面向社会征集“评奖年度前三年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包括经济、社会、法律、管理、环保等领域公开出版、发表的研究成果(含专著、论文、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以及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应用价值和政府政策参考价值的内部研究、对策研究成果;在征集结束后,通过由7人组成专业的评选委员会独立评审,投票决定获奖者。
来源:中国日报 (记者 苍薇)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