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多
数字的背后,是江苏省4900多万农民的真切感受。
“现在的农民,种田可以挣钱,出门打工可以挣钱,在农村搞服务业可以挣钱,土地流转可以挣钱,投资可以挣钱,还要算上政府补贴和社会保障!”射阳县临海镇副镇长吴连荣说,如今农民收入的门路越来越多。
58岁的临海镇六垛村村民吴桂林说,他家的收入来源有:十几亩地年纯收入三万元;儿子儿媳给人提供上门家宴服务一年挣五六万元;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政府补贴每亩100多元;在镇上买的房子10年来价值翻了番,增值也等于挣钱;再过两年,还可以拿到养老金。
射阳县合德镇凤凰村三组种田大户陈向兰对记者说,她种田的单项收入就非常可观。“采购蔬菜的大卡车上门,这一季上市45天,已经卖了9.5万元。”她家的11亩蔬菜大棚里长的西葫芦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她的邻居徐秀成夫妇如今在苏州的电缆厂和服装厂工作,每月总收入达到5000多元。
致力农民增收,江苏省坚持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的“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是在人均耕地只有0.91亩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土地里的效益。2010年,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6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1/3。其中设施农业69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另一方面,是大力转变收入结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等非农业收入比重。“十一五”以来,江苏新增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26.8万人,累计转移1771万人,转移比重达66.4%,其中,乡镇企业每年新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30多万人。
2010年,江苏省已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四个全覆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资金达63.4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5.5倍,农民人均得益185元左右。
很显然,支撑农民收入稳步攀升的一个重要力量,是江苏省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巨大变化。
政府官员:缩小城乡收入差别信心越来越足
现实的路径和发展态势,增强了江苏各级官员对于农民增收的信心,他们认为,江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的历史征程已经展开。
“高效农业正推动农民收入进入快速上升通道!这个甜辣椒新品种名叫‘超越者’,单株产量最高超3斤,亩产可达万斤,推广后单季亩效益提高了1500元左右。”8日,在射阳县耦耕镇县高效农业产业园,县农委副主任方跃兵对记者说,去年全县农民收入增长了13.2%,新增的1050元中有六成以上来自现代高效农业。
阜宁县委书记王锦胜说:“全县要奔小康,困难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当地富民的出路就是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2007年他上任的头一件事就是到农村调研,此后一直将农民增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