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丽江“过度开发”质疑不绝于耳 原住居民大量外迁
2010-09-20 09:10:44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丽江“过度开发”质疑不绝于耳 原住居民大量外迁

走在古城四方街头的马帮。记者 胡洪江摄

阅读提示

随着“中国丹霞”和登封“天地之中”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我国的世界遗产项目已达40个。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申遗成功后,公众和媒体更多地将焦点聚集在了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上。

丽江古城在成功申遗后的10余年间,有过困惑,受过质疑。这座已有800余年历史的古城的管理者在保护与利用间艰难地、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平衡。

9月中旬,离中秋和国庆假期还有些日子,但跟在各色导游旗后的人潮还是让丽江古城有些透不过气。

地处云南西北部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展现着汉、纳西、藏、白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元文化形态。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在此后的10余年间,丽江古城“用保护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为困惑的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类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共同难题探索出了全新的路子和经验。

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造成丽江原住居民大量外迁、传统民族文化遭受冲击、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改变,“过度开发”、“太过商业化”的质疑也不绝于耳。盛名之下的丽江古城在保护与利用间艰难地、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平衡。

半数原住居民已离开

留住人才能留住魂

67岁的纳西族老人李石生至今仍固执地居住在丽江古城里。有人说她“憨”,不懂得将老院子出租生钱。老人说,“街上是拥挤嘈杂了,但在自家院子里,还是舒适的。”

在丽江,像李石生老人一样坚守在自家院子的并不多,半数人选择了离开。 65岁的和国栋老人打小就住在古城内百岁坊一带,2007年,他决定搬出古城,将老房子租给沈阳来的商人开客栈。“半夜睡了一觉,还能听到游客在说说笑笑。周围装修房子的太多,太吵,住不成。”

据统计,目前古城内(含束河和白沙)依然居住着原住居民6200多户、2.5万多人,而最多的时候原住居民有5万多人。

随着原住居民纷纷外迁,以及外地客商和游客的大量涌入,原本就非常脆弱的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强烈冲击。

为此,丽江市出台规定,原住居民在古城内居住的,每人每月可领取15元生活补贴。同时,通过采取对住房困难的居民户优先安排公房及廉价租屋,安排古城下岗失业、社会困难人员到服务性岗位等便民惠民措施,使原住居民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街道办、社区也经常组织古城居民在四方街上表演民族打跳等传统歌舞,邀请外来经营者和游客参与其中。

2002年以来,丽江投入近千万元资金,加强对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间工艺、传统服饰、节庆习俗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采取专项资金扶持办法,修复名人故居院落,恢复古城茶马古道马帮景观,以及用河水冲洗街道、放河灯等传统民俗活动;组建丽江古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分公司,实施“走进纳西人家”等民族文化展示项目,在古城内选择10个特色民居院落设置东巴纸制作、民族生活器具打造等民间手工艺作坊;专门组织专家编写纳西母语培训教材,请来老师定期对外来经营者进行纳西文化培训。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和仕勇介绍说,从2008年起,丽江逐步收回古城内所有政府直管公房铺面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集中用于丽江古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在公房招租过程中,凡经营项目是与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包括卖丽江粑粑等传统小吃,房租可以优惠30%;如果是残疾人等特困群体承租,可以优惠50%。租用私人铺面从事与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经营,政府同样给予补贴。

民居、水系、道路是个整体

留住形才能留住神

五一街文治巷97号是一间名叫花间堂的客栈。清幽的小院里芳草萋萋,茶香阵阵。“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式样,砖木结构的“走马转角楼”,古朴灵动的雕花门窗,透出浓郁的传统纳西民居风格。

然而,就是这间被列为重点保护民居的院落在去年初还是另一番模样:老式木门窗镶上了铝合金,小楼转角处长出了钢筋混凝土,紧挨河道的木柱朽烂严重……

去年5月,天津商人张蓓从7户人家手中租下这个院落,参照历史照片,花了10个月时间,耗资300多万元进行原模原样地修缮。“6扇屏风都是原物;脚下踩的鹅卵石和花砖也是以前院子里的实物,连拼起来的图案都跟当年一样;铝合金和混凝土建筑都拆掉了;坏掉的柱子换了新的,还在向外1米多的地方重新做了防水——但整个院落布局没有变。”张蓓说。

自启动世界遗产申报至今,丽江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影响古城整体风貌的不协调建筑陆续进行了拆除、整改,重新恢复了大批传统建筑和园林的历史原貌。如丽江军分区整体迁移后,原址恢复重建了历史上马帮文化的典型代表“马家大院”;搬迁武警丽江支队和丽江市医院后,建起了流官文化园区。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保护建设科工作人员和泽全介绍,仅2009年,他们审批的传统民居修缮改造就达300多户。

和仕勇介绍说,丽江制订了《民居修缮手册》,对楼高、瓦片样式、地板图案等都做了详细规定。施工队伍进入古城内施工,需要培训和备案。一旦出现侵占水系和道路、加高楼房、使用现代建筑材料装饰房屋、见缝插针新建房屋等破坏古城风貌、格局的行为,将受到一次违反、终身不得再进入古城施工的处罚,房主的修缮保证金也将一并没收。

在丽江古城保护者眼中,古城是包含民居、水系、道路、桥梁及周边环境等众多因素的整体。从2003年起,当地政府斥资3亿多元,实施古城区环境整治工程,在以四方街为核心的2.4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排污管网建设,修复和改造五花石路面,建设免费星级厕所,实施电视线、电力线入地工程等。在束河古镇,还采取了一系列留住田园风光的措施。

尝试减低对旅游业的依赖

活态文化保护仍是个难题

在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前的1995年,丽江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84.5万人次和3.26亿元,到2009年,这两个数字增加到758.1万人次和88.66亿元,分别增长了8.97倍和27.2倍。据云南省科协、省文化厅所做的相关课题研究显示,丽江古城品牌对丽江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3%。

四方街居民习建宁对此感受颇深。“1992年,我开始经营客栈的时候,每个床位每晚只能卖到2块5毛钱,一年下来也就几百块钱收入。现在,一个标间均价都在八九十块,一年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

旅游业的兴盛带来了如织的游人和林立的店铺,也引来外界对于丽江古城“过度开发”、“太过商业化”的强烈质疑。

说起古城商业气息过浓的问题,丽江人很矛盾。“人来得多了,物价高了,水不如以前清了,玉龙雪山的雪也化得多了。”李石生老人说,“但我们群众担心旅游往下滑。过去丽江穷,靠着旅游业,大家的生活才好起来。其实,丽江本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是一个由商而起、因商而兴、经商而盛的城市,现在的商业还没有达到历史上鼎盛时的规模。”

和仕勇也不回避质疑。他介绍说,为淡化古城内局部区域过浓的商业气息,丽江对古城商业经营行为实行了准入制度,明确规定在古城核心范围内不再批办新的商业店铺,对现有的数量和规模逐步压缩,取缔了古城内经营的音像、珠宝玉器、歌舞厅、网吧、现代服装等与古城风貌不一致的项目,加强了对民族特色店铺的保护力度。

自2001年起,丽江对游客开征古城维护费,目前已累计征收8亿多元,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古城的保护管理中。从申遗至今,丽江投入到古城环境整治及一系列保护性建设工程项目上的资金已达14亿多元。近年来,丽江又提出“像抓旅游那样抓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清洁能源,以期逐步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

“对世界遗产,首要任务肯定是保护。”和仕勇说,“但城市类型的文化遗产属于活态文化,既不能保护得太死,也不能太松,需要在保护与利用间寻求平衡。丽江古城从来不做商业广告,我也劝大家不要来丽江,游客少来一次,对遗产地就是一种保护。但游客要来,我又不能拒绝。这是个矛盾。”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邓京荆


新闻热搜
 
专题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通知》还要求各地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通知》还明确了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要求各地发挥舆论引导监督作用,并加强“十二五”规划研究,努力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详细
点击排行
  两部门规定:交管部门拖移违章车 不得收费
发改委规范节能减排 要求避免停限居民用电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