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荣告诉记者,开始办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校舍,只好靠借民房和自家的住房当教室,没有课桌就用木板替代,所在的油杉村已经有了村级学校,油杉河办学点主要是根据这里山一家水一家的地势特点而设,外面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到这个地方教书。
赵鹏开始是一个人教所有的年级,教室成了复式班级,几个年级组合在一个教室里。后来“新”来了一位女老师,她就是赵鹏的妻子张梅。油杉河一带村民十分贫穷,不少人家孩子交不起书学费,交得起的有时候也要拖好几个月,夫妇俩一直就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
这些年看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回来后,家里的房子盖成了砖房,有的买了摩托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赵鹏也曾经想过要带着妻子出去打工,但是这种外出的想法转瞬即逝,“从来没有给我们说不想教书的话,也没有给我们提更多的要求”,李启荣告诉记者说,“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就是在这样的9年贫困日子里,油杉小学的办学规模从当初的两个班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个班119人,校舍也从原来的借用民房到现在自己建起了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
◎感动
“乡村里的孩子期盼读书的眼神常常会感动赵鹏,还有那些远道从遥远的广东过来的志愿者们。”
与记者同行的大方县教育局一位姓赵的老师告诉记者说,这些年通过公开招考特岗教师已经新增2000多名教师,油杉河所处的地方按照行政区划属于雨冲乡的四新村,目前这个村有三所学校,四新小学有6名教师共同教100多名学生,另一所石笋小学和这里的油杉小学,都是靠当地代课教师在苦苦支撑。“前些年,这些教师靠收取学生学杂费解决报酬,由于大多数人家都很穷,交不起学费,老师们的待遇都很低,更多的时候是在依靠信念支撑。”赵姓老师说。
“最近几年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后不再收学杂费,只好从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中解决这些代课教师的工资,如此算下来就是大约一个月有700到800块钱,而我们的特岗教师本科生第一年就可以拿1700左右,差距是很大的。”
尽管待遇很低,但是油杉小学靠赵鹏夫妇承担着6个班的课程,他们夫妻俩用复式班的方式,完成着一至六年级的主科教学任务,由于教得尽心尽力,教学质量在全乡村级学校中排在前列,李启荣告诉记者说。
2006年开始,实行全乡学生成绩统一检测,油杉小学的大多数班级的成绩都名列前茅。2007至2008学年度,油杉小学的一、二、五、六年级学生成绩都在前面,总共只有一万多点奖金,赵鹏夫妇就拿走了6000多元奖金。
油杉小学的办学状况在不断变好,然而2006年冬天的一场大火把父亲留下的一幢木板瓦房烧毁。赵鹏夫妇只得在姊妹和乡亲们的支持下,举债5万余元自己建起了5间小平房。由于代课的收入低,现在他们已经将房屋变卖,准备在学校楼上搭建两间小平房居住。
从2007年开始,不断有志愿者走进油杉河这个地方,还在读大三的广东商学院学生陈华信就是那年第一次走进了油杉河。
“我们进来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赵鹏夫妇要教那么多学生,而且是六个班级,我们都完全被震撼了,我们‘向日葵天使’就是利用暑假来这里体验贫困,为孩子们义务上课,也带给孩子们一些图书文具、牙膏牙刷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力所能及地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这些贫困孩子。”这些年,这个团队为这个学校建了图书室,盖起了厕所。
“我们常常被这里的孩子求学的眼神所感动,这次获悉赵鹏病倒后,我们‘向日葵天使’团队就立即开会研究决定派出3名志愿者紧急赶赴贵州接下教鞭,也使得张梅老师可以安心去照顾赵鹏老师,现在乡里已经安排来了两位老师代课,我们的志愿者就回去了两位。”12月7日晚上,还在油杉小学的陈华信告诉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