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静的谈吐中透着一种成熟。认真过好每一天,不好高骛远,将来做一个用性格感染、影响他人的普通人,这就是辛静对自己的希望。
良师,也是益友
辛静与老师的关系很好,每个老师都是以平等的态度和她对话,因此她也愿意向老师打开心扉。她临考前的紧张状态就是老师帮助调整过来的。
正是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她的学习劲头儿更足了。“因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而讨厌学这门学科,从而导致自己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进而成绩下降,我觉得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辛静郑重地说:“学好一门课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欣赏自己的任课教师。如果对老师厌恶就很难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讨厌自己的老师无异于害了自己。”
辛静感觉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与老师的风格和模式越来越相似。她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些对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我努力的一部分动力也是为了要报答老师。”
努力,才不后悔
辛静非常认真。为了透彻理解文言文里的虚词,她不仅把课文里出现的虚词全都总结出来,还会把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虚词含义解释出来。“实词可以通过联想猜出大概意思,但虚词就很难理解了,只能靠积累。理解后再去做课外文言文会很轻松。”
辛静也很细致。她是较少能够坚持总结错题的学生。她从不花时间浪费在抄题上,而是把错题装订成册,复习时就去翻看,用不同颜色的笔把错误点勾勒出来,她说这比整体看一遍错题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也更高。
当记者问她如此细致的原因时,她斩钉截铁地说:“为了不后悔!”她把自己的初三生活做了细致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早上6:30老师进校,7:15学生进校,她通常是按老师到校的时间到校,然后去问老师问题。每天早晚向英语老师借磁带听听力,这样坚持了好几个月。她会在前一天晚上做题,安排好第二天哪个课间去找哪个老师问什么问题。她说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其实不高,需要被督促,因此通常是大家都做的自己绝不能落下,此外还必须要留出时间做比别人更多的题目。
初三,让我成长
“正是一次次的考试、努力和打拼,我才学会了如何把握自己。”辛静中肯地说。
辛静学会了多角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再单一片面地下结论判断事物的好坏。她更喜欢和长者对话,因为那样能够将问题看开,看透彻,心态也能较快平复。辛静说她现在更爱思索,对一些社会现象或时事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也愿意表达出来。
从开始完不成计划到现在合理计划,并各个击破,她摸索出了掌控时间的经验,每当完成计划,自信心会提升,很有成就感。
辛静人缘好。“大家有问题常会找我,我会把从长辈那里悟出的道理讲给他们听。”遇事不骄不躁,做事稳扎稳打的辛静带给别人的是踏实与安心。
本报记者 陈静
实习生 白芸 辛静
天津四中
初三学生
(本文来源:城市快报)
辛静 老师 课外文言文 初三生活 错题 女孩 对话 任课教师 学科 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