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绘出国内首张“寻宝图”
[ 2009-07-08 09:18 ]

  “文物古迹哪里找?‘寻宝图’上找!”昨日,全国首张文物分布位置图在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诞生,整张图样以地图的形式,将和平区251处重点文物建筑全部标注出来,并根据文物建筑的位置和重要程度“打星评级”,从此文物爱好者有了“寻宝指南”,文物建筑所在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也能心中有数。

  记者 单学熙 实习生 于海珍

  四星评定文物重要级别

  “文物分布位置图”除了和寻常地图一样标出街巷、道路以及明显的地理标志之外,还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在具体坐落点上标注了各个文物建筑的名称,并用蓝色星标注对应文物建筑的级别。

  记者看到,在滨江道和陕西路交口标注了“圣约瑟女校旧址”,旁边附上了一颗星;在唐山道和建设路交口标注了“中共中央在津秘密印刷厂”,旁边附上了三颗星。据介绍,从“四星”到“一星”,分别代表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很多文物建筑多年来就陪伴在市民身边,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如今一切都一目了然,明明白白了。

  和平区是天津市文物最多的区域,在将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量的全国、市、区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天津小洋楼”已经成为重要的“文物符号”。这些建筑承载着历史沧桑,凝聚着百年记忆,对近现代历史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千年的历史看西安,一千年的历史看北京,一百年的历史看天津,了解近现代就要看和平。”这些文物界的共识,反映出这些文物建筑资源的重要价值。

  “寻宝图”更是“护宝图”

  随着本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关心文物保护的专家不免有些担忧:一些珍贵的文物建筑会不会被误拆,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物建筑,更好地保护、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实施保护措施,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于一年前启动了这项“系统工程”,投入大量精力,对全区每一处有价值的文物建筑进行普查,终于摸清了全区的文物建筑家底,并通过科学的考证和缜密的研究,确定了251处重点文物建筑,推出了“文物分布位置图”。

  市文物管理中心研究员魏志晶告诉记者,和平区蕴藏了数百处文物建筑,其中很多珍贵建筑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坐落在南京路小白楼附近的犹太会堂,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座风貌建筑,但并不知道它也是文物保护单位。该用何种手段进行宣传,向外界完整地展示出这些珍贵的文物宝藏?相比枯燥的文字资料,“文物分布位置图”显得更加生动,令人一目了然,同时也会使文物建筑所在地区的规划、建设、拆迁等部门在文物保护方面更能发挥主动性,避免了工作中不必要的反复。因此,“文物分布位置图”不但是一张“寻宝图”,更是一张“护宝图”。

  (本文来源:城市快报)


文物建筑 建筑承载 寻宝图 护宝图 一星 系统工程 不可移动文物 旅游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津门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